洪琳琳 刘立贞
摘 要:在中國璀璨的诗歌文化中,江西诗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庐陵的欧阳修到分宁的黄庭坚,从临川的晏殊到南丰的曾巩,等等,无疑不是历经时间的淘洗,在文化历史大卷上名垂千载。优秀的江西诗人遗赠给世人以无数的诗歌瑰宝,与此同时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当下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插入了不少古代文人墨客的优秀作品,江西诗人首当其冲的便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这一篇文言文,立意深远,情趣高雅,给予当代学生一种清新的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追求内心真正的平和的力量之源。本文笔者就将围绕江西诗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影响展开相关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江西诗人;语文课程;教学影响
在教学中,面对不同祖籍的文人墨客的作品,我国语文教材编订小组秉持相关的科学性原则进行筛选。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江西诗人在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不在少数,且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影响可谓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江西教学工作参与者将江西诗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影响划入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中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目标和领域。深入了解这个话题也将有利于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中领会教材编订者的课程内容设置的相关性。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诗歌的不同意味,增添学习的风味
在教学中,不同的江西诗人有着不一样的写作风格,学生在接触多元的文化的同时就像是碰触了文学的不同视角,在学习中不断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江西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浅近平易、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于语文课程教学中,以别样的思维方式讲述了荷花池中生机勃勃的一幅画面。与杨万里同一时期的诗人陆游曾对杨万里有着极高的评价,称杨万里所著文章足以盖世,江山辈有才人出,在著名诗人陆游眼中,杨万里的对于生活的感悟化为笔笔才思,并不断给予读者以新颖的认识角度。同时,杨万里也是一个著名的爱国江西诗人,这一种爱国情怀融入在诗中与学生邂逅在教学课堂上,将带领学生从人文素养的方面进行一定的自我提升。再举《小池》这一首古诗为例,这一首古诗在小学人教版的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启蒙学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如画的诗句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细微地观察细节,不断在观察中总结相关的生活经验。除却杨万里,江西诗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二、正视江西诗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成效
有言道“在历史里诗人是一个神圣的形象,但是在隔壁的话诗人便是一个笑话”,这一句话很好地道出在现实生活中诗人的尴尬地位,但在教学中,诗人的地位便是毫无争议的,诗人的才华和诗魂全部浓缩于诗词中,给予学生和其他读者不一样的启发和生活上的感悟。从诗人的诗词瑰宝中人类可以折射出不一样的光芒和视角,打开原先读者没有观察到的世界的盲角。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从字里行间感悟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深意,链接学生在其他时段学习的《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到以陶渊明为首的“菊派”诗人。作为一名江西诗人,陶渊明安贫乐道,在清贫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在《五柳先生传》中表明自己的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于字里行间中向读者学生灌输相关的人文营养——即使身处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也不能乱了自己的节奏,用心感悟生活而不是一味地焦灼和不安。从这一角度来看,正视江西诗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有一定的意义的,编订教材的工作人员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作品的适用性出发,不断探索学生和诗人之间的相关联,从而将文学营养更好地输送给学生。在教学中真视江西诗人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是必要的,教学工作参与者应充分地提高意识,并不断取得进步。
三、促进教学知识点的系统组成,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远远不止于让学生学会和记忆古代或是现代文学知识,而是从文学知识点的表面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这一教学的目标就要求教材编订者在编订教材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将教学知识点系统化,并且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这一个角度出发,研究江西诗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影响的答案就显而易见,江西诗人有“欧阳修、王安石”等等,欧阳修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而王安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每一个文化名人背后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作品的支撑,有着各自的特色,但是归于源处,忧国忧民,针砭时弊。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在于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给予读者一定的思考和遐思,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地生活。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注意对于江西诗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将极大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提高,因此,教学工作参与者应树立相关的科学方法观念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促进教学中的语文教学成效和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随.“言外之意”修辞现象及其研究的意义——评陈丽梅博士《“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N].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2.
[2]江兴.诗与思的悠然心会——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N].新教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