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婵婵
摘 要:史学对我们的传统社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在一定程度上贯穿了整个中国的传统社会而且史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现今社会留下来了大量的可以提供参考的传统社会形式材料,史学指的是不同时期的历史内容根据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记录特点。比如说,以我国传统社会的巅峰清代为例,它更注重的是对明朝社会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研究以及客观的考察使它与近代科学相结合等特点,对传统的史学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顾这对于史学研究有进一步的意义。
关键词:史学;发展;特点
传统史学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同的社会形态和史学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我们近代社会变革之前史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当时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所以我也是通过这一点来进行研究的,本篇文章主要说的是从清代开始诗学就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研究对于我国史学的进步以及社会形态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清代史学的发展
我们经过对清代史学的研究,发现清代的学术处在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过程当中,它的主要表现分别体现在汉代学术和经世致用的再次流行以及今文经学的重新调整等各个方面,在当时著名的学者王国维曾经就说过在清代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有三个变化,他们的特点分别是大,精,新,由于在清代的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朝廷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重视也非常提倡理学,但是民间的一些才子并没有减少他们对理学思想的反对。随后到了乾嘉时期,乾嘉学派的成为了正统,与乾嘉学派一起出现的还有常州学派。到了魏源时期更是将出更和经世说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羊义有着很大的改良色彩。
其实,清代的学术在这一时期出现巨大变化的原因大约有三个,其中一个是因为明朝灭亡所以导致人们对宋明时代的发展非常的不满。另外一个原因是政府部门对于政治文化的严格控制尤其是在当时文字狱不断盛行的时代导致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的学术远离了现实。最后一个原因是在明朝末年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使中国的文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文化,这些原因都是导致清代的学术在学风和治学两个方面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1]。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者对空谈思想的宋明理学进行不断反思,以及当时他们内心所存在的亡国之痛使得在清朝初期学术界出现了很多求实的学术倾向,在清代的初期,著名的学者顾炎武首先对这些空谈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批判。当然与顾炎武所属一派的黄宗羲也对于空谈思想下的宋明理学進行了抨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一定要重视经世之学。经世致用的主张与当时清代初期的学者出现了思想上的共鸣形成了更加务实的学风。在清代的初期由于顾炎武和黄宗羲所提出的学术求实的风气不断盛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清代的学术逐渐转向了轻理论,重证据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方向直到后期汉代学术的再次雄起才被学者所重视,到了近代梁启超曾经在他的著作当中说到清代的学术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排斥理论而提倡实践,另一方面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2]。
二、清代史学的特点
我们不能否定清代的学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史学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他主要体现在以实证为特点考证史学的发展以及传统史学理论的系统总结和整理两个方面。其实,在清朝的初期有很多学者在学术上都非常崇尚的是实证之风加上政府对于学术方面的控制力度不断地加强所以导致史学考证的不断发展。到了乾嘉时期考据学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的很多学者比如说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他们的著作运用文字学的方法对正史史籍的文字和字句进行校对并且对实际上所记载的历史事件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对于史书的优劣进行了评价使得考证史学的方法也越来越规范。清代学术将经世致用的大气和实证学风的精致相结合,将中国学术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之上为回顾和总结中国传统史学提供了基础和思想造就了章学诚的史学理论思想[3]。
三、结束语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结束者,近代历史的开启者。这一时期的学术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结和整理为中国近代的学术发展做出基本的预备,从表面上来看清代并没有出现较为完美的史学著作但是在求真精神和重视史论方面有着巨大的创新和进步,特别是从考证方法和史学理论两个方面来看他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着整理,总结,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的巨大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不断进步,也表明了清代史学发展本身就是我国史学发展的转折点。相信对于清代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和特点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于中国清代的学术特点越来越了解,同时,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越来越了解。
参考文献:
[1]张浩强.浅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和特点[J].卷宗,2014(10).
[2]韩旭.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4):80-85.
[3]王记录.清代史学的地域性特征[J].行政科学论坛,2006,20(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