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真
一个很偶然的因素,我接触了《教师的自省》一书。应该说,《教师的自省》不是一本教育名著、也不是教育经典之作,它只是众多犹如过江之鲫的教育著作中的一本而已。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它值得一读,至少让人感觉不是文字垃圾。
这本书的全称是《教师的自省:课堂教学中8个无意识而致命的错误》,其基于课堂教学提出了前瞻性的观念、观点,给时下沉迷于课改的教师以当头一棒,课改不只是先进理念的运用,它恰恰最需要的是教师对细节的处理、对无意识行为的纠正,而这些也是课改最需要的,也往往是教师所忽略的。
其实,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仿佛發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该书所指出的8个错误,也是众多教师的共性。对教师的共性问题做一针砭式的分析,真的很切合实际、时弊,自然能够引起普通教师的共鸣了。
《教师的自省》全书分为八章:被遗忘的课堂主角——教师越主动学生越被动,是谁关闭了课堂的门——课堂变成了讲堂,完美课堂下的虚假——课堂内涵的流失,“例子”的不当使用——教材的不正确使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教师语言的无意识伤害,在似懂非懂之间——不能学有所得的课堂,热闹下的虚假与繁荣——缺乏实效的活动组织,不应有的失误——错误对待课堂中的错误。看着这些章节,我想到了这些无意识的错误何尝不在我身上?
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无意识的教师主导还是存在,从而导致了“教师越主动学生越被动”。于是,“你们必须听我的”、“不遗余力地讲解”、“频繁地启发代替点拨”、“给学生咀烂了的知识”之类的错误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其实,在教育中,我有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出现这些情况,例如遇到学生议论纷纷的见解时,一句“你们必须听我的”的话语终结了这些有趣的探讨,看到学生凝思的样子,于是“频繁地启发代替点拨”,等等。
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多媒体的运用,大家对于课堂完美的追求似乎越来越浓,当世人对完美课堂的诉求越来越强的时候,也就有了“完美课堂下的虚假——课堂内涵的流失”。于是出现了“多媒体的滥用”、“添加了一些不被认可的教学流程”、“缺乏独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钻进教师的设计”之类的错误。其实,一节课企求完美是不现实,只能追求相对地唯美。“让学生钻进教师的设计”之类的完美是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的,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区别在于遗憾的多少、深浅,让学生配合教师的完美其实是伪完美。我在课堂教学中也犯了类似的错误,一度以追求完美为标尺,现在我明白了应该以学生为本,而不是其它。
此次新课程改革中,大家对活动组织似乎非常重视,但是一些活动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实质内容和有效性,于是,“热闹下的虚假与繁荣”也就成了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的,在课堂教学中,“他为啥从没有发过言”就不再是危言耸听的话语,“合作交流的无序状态”也成了完美课堂的心病,许多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显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弊端,更多时候,公开课、优质课成了“严密组织的课堂剧”。其实,我在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的进度,往往忽视了一些疏于发言的学生,为了实现课堂的完美,合作交流仅仅走过场,教学俨然成了课堂剧。
在《教师的自省》一书中,类似的课堂错误比比皆是,虽然这些错误有时很难说得上是原则性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如果累加的话,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硬伤,成为教学失败的归因。
读着《教师的自省》,仿佛变成了“我的自省”,在其中发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感觉这些课堂瑕疵在自己身上若隐若现、在教学中经常显现,不是一些高高在上的教育理论,也不是简单集萃的教学案例,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本教育力作。一本书,能够给自己一定的启发,这就足够了。《教师的自省》,确实给了我深深反省的平台,使我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一返璞归真式的反思、反馈、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