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论“爱”的教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意义

  • 作者: 青年时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414
  • 郑海平

      摘 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从“爱”的教育的角度着力探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目标、原则、内容、程度、方式等,从而推动当代大学生“爱”的觉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强和巩固“爱”的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爱”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当代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高校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从“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开展探索研究,重点研究“爱”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目标、原则、内容、程度以及方式,从而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强和巩固“爱”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體、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大多数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意识淡薄,对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和掌握的不够。二是心理动机不纯。大学生心理动机日趋复杂,并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和虚荣性。有的学生出于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目的,有的学生则仅仅为了攀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入党前和入党后两个样,部分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服务和奉献意识淡化,社会工作热情降低。三是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下降,迟到和缺席现象时有发生,过于强调自由。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爱”的教育没有实现充分的融合

      认真地了解和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现并未与“爱”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爱”的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关联的较少。主要体现在:一是当前高校的教材内容里面“爱”的素材很少;二是当前高校很多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备课内容以及课堂展示中“爱”的素材很少;三是当前高校很多艺术类专业教育中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很少涉及“爱”的素材;四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中,很少涉及“爱”的素材。这也不是专业教师“有意”造成的,更不是学生自身的缘故,而是在当前高等教育专业教材当中、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当中忽略了,是一种无意识形成的间距,或者说是高等教育的盲点。而这样教导出来的学生似乎很难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去爱别人,懂得怎样正确地爱自己,提起“红色素材”、党性题材,他们甚至觉得很陌生。

      二、“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党性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国情、历史、党情、党史的正确认识和了解,激起大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促使广大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坚定他们坚持跟党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信念。

      2.在当代大学生专业教育及表现形式中融入爱国,爱家,爱学习,爱岗敬业,爱己达人,懂国情、知国史、是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教育都是一种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务求实效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性教育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3.开展此项研究,有助于推动“爱”的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将丰富多彩的“爱”的主题教育与主题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会极大地丰富和生动大学生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手段。

      4.专业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经常涉及“爱”的题材,有利于增强专业教师的自身修养,增强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限于由两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来完成落实的相对单一的局面,而逐步形成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三、“爱”的教育如何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爱”的教育如何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让“爱”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发展,需要从融入的宗旨、目标、原则、内容与方式等全方面加以认真深入研究。

      (一)“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宗旨

      加强和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二)“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

      一是改进和创新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二是推动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专业教育与“爱”的教育的共同发展;三是促进“爱”的继承与发展;

      (三)“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程度

      一是将“爱”元素适当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过程、课堂的展示、作业的布置以及地点的选择等方面融入“爱”素材;二是融入程度以及内容多少适当,融入“爱”素材不宜过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工作,爱别人与爱自己的觉悟与能力,拓展“爱”的视野。三是不能因“爱”而放弃其他视角,而是并存、共同教育与共同发展。我们融入“爱”素材,其目的是增添这一内容和视角,是并存、共同教育与共同发展,简言之,可以理解为在原有培养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基础上,增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对“爱”理解、体会与践行。四是在专业教学中涉及“爱”素材时,要认真教导、讲解和运用“爱”素材。“爱”素材融入之后专业教师要认真教导和讲解“爱”题材,而且适当要给学生布置与“爱”素材作业,不能视而不见,视而不讲,视而不动。

      (四)“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融入内容的选择是在符合融入原则的基础上,挑选一些富有大爱的素材,内容可以涉及到素描、速写、国画、粉彩、油画、陶艺、书法、书画、音乐、雕塑、摄影、动画、漫画、建筑等各类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五)“爱”的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中添加、注重“爱”的内容和思想,统一教学思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二是在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教材内容里面增添或置换成“爱”的素材。三是在高校教师的备课内容以及课堂作品展示中体现“爱”的素材。为了促使学生对“爱”素材接触的更多,理解得更透彻、生动、深刻、难忘,在坚持融入的原则的基础上,教師自身应多涉及“爱”的素材,多理解“爱”的素材,多创作些“爱”的艺术作品,在备课时适当列举“爱”的例子,以及在课堂展示中适当展示“爱”艺术作品。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涉及“爱”的素材。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成才,离不开刻苦的实践,一方面达到专业技能训练、提升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爱”素材更加熟悉、亲近,理解的更加深刻、生动、难忘,对革命的感悟更加丰富深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增强。五是在选择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写生实习基地时,在与专业思想、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多选择“红色”氛围浓厚的革命纪念地、红色风景区。选择“红色”氛围浓厚的红色胜地外出写生、捕风能够让艺术类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以及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深刻地理解爱祖国的深刻内涵,温故伟大的革命历史,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怀,增强爱党爱国热情,六是经常采用以“爱”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形式来开展党支部活动或专业竞赛,如纪念建党、建军、建国、抗日胜利等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竞赛活动,并且经常展出师生们创作出来的“爱”主题的艺术作品,既丰富了党支部活动及专业竞赛的形式与内容,更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

      四、结束语

      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革创新实践,将“爱”的素材,“爱”的艺术、“爱”的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结合起来,必将推动红色教育、学生党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强和巩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燕,陈静,吴亚芬,周平生,杨帆.红色艺术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的功能和运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05期.

      [2]黄民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J].科学社会主义,2004,2:61-62.

      [3]沈壮海.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2006,6:33-36.

      [4]李惠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前沿,2004,7:122-124.

      [5]董美娟.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思考,《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1期.

      [6]张建明.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与培养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本文标题:论“爱”的教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9454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