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开重重雾
穿过道道梁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向前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永丰在东路,乃至整个文昌海南岛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名字。无论是走在集体化的道路上,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永丰人都是东路人民学习的好榜样,永丰这面鲜艳的红旗永远飘扬在东路的红土地上。
永丰是一个在东路水库建成后(1959年),由石码头、山心、昌平、美雅等四个小村合并而形成的库区移民新村。位于东路镇西部水库尾较偏僻的地区。东临一望无际的东路水库,南邻新桥镇,西接琼山三门坡镇。总土地面积只不过区区五、六千亩,现常住人口不足一千人。以前是东路公社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生产大队,现在是东路镇最富裕最美丽的乡村之一。
永丰人在东路水库建成后失去了宽阔肥沃的流承洋,失去了美丽可爱的家园,从过去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困大村。永丰人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虽然在大坝合拢前,国家已为永丰人建好了居屋,但也只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街道式砖瓦房。面对着的是一片茫茫汪洋,背靠着的是大片的荒山野岭。虽然国家给永丰人供应平价口粮,但当时永丰人的生活仍然十分困难。永丰人没有向国家伸手,没有“等”、“靠”、“要”。永丰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目前这点小小的困难是吓不倒永丰人的。
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永丰人就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事业。海南解放后,在组成永丰的四个村庄中,文昌县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革命堡垒户就有二十多个家庭。不少青年参加地方党组织或加入琼崖纵队参加武装斗争,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在六七十年曾担任文昌县委副书记的符英同志。
永丰人今天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村民们是永远忘不了永丰党支部第一任书记符气通同志的。永丰新村建立的那年,也是东路人民公社成立的第二年。当年的符书记正值壮年,身强力壮,敢说敢干,有文化,又善于学习,头脑灵活,又具有超前的目光。当时永丰的人口尚不足500人,强壮劳动力只有200多,仅分成四个生产队。鉴于各生产队的情况基本相同,都是一穷二白,党支部决定实行大队一级核算,上报公社党委,得到公社党委的支持和批准,这在东路公社是绝无仅有的。
当年永丰人失去了农田,不需种植水稻,所有强壮劳力都投入到开山辟岭的战斗中。符书记首先引进高效热带经济作物香茅,在香茅园中间种橡胶,同时开垦大片土地大种胡椒,还种了大片的菠萝,第一年就使永丰人摆脱了困境。待到第三年胡椒开花结果收获后,永丰的劳动日值就达到1元多。几年后橡胶开割,劳动日值竟然上升至2元多,这就意味着一个劳动力一个月的劳动收入可达到七八十元,比普通国家干部的工资还高出一大截。种香茅使永丰人摆脱了困境,种胡椒使永丰人富起来,种橡胶使永丰人更上一层楼。接下来的几年永丰的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仅用了十多年时间,永丰人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在东路公社,村民们最早用上自来水,最早享受免费医疗。村中最早亮起电灯,中小学生最早享受免费教育,老人最早领取养老金。家乡这么可爱,致使当时的姑娘谁都不愿意嫁出永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