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6年起,年逾古稀的潘公离开官场后,一心一意致力于兴学育才活动。最先应广东督学张湘涛之聘请,于惠州丰湖书院任教将近两年。由于怀念家乡,返回乡里,曾坐任府城苏泉书院、文昌蔚文书院掌教。由于“崇实学,黜浮伪,重躬行”,屡获学子、家长及社会人士敬佩和爱戴。在此期间,潘公多方筹资办学,为了表达对琼山丘文庄公之敬仰,欲新建奇甸书院,未能如愿。光绪十六年(1890),得到两广总督张之洞和雷琼兵备道、观察使朱采(亮生)两位风云人物的鼎力相助,潘公筹得巨款,创建溪北书院,购置图书,教化后代,实现了其毕生的夙愿,为文昌乃至海南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建造书院,潘公呕沥心血,殚精竭虑。令人遗憾的是,光绪十九年(1893),在潘公的亲自督办下,经过将近三年紧张繁忙的采购、备料、施工,就在书院即将举行落成典礼之际,潘公因长期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铺前港头村家中,享寿76岁。值得欣慰的是其堂侄孙潘为渊宣统二年(1910)采录《钦加四品衔宣付国史馆户部候补主事潘存先生学行事实》,其所著《克己集》、《论学说十则》、《赏花有感》、《楷法溯源》等包括诗词43首,由其侨居新加坡的裔孙潘宾臣结为《潘孺初先生遗集》,印行传世,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潘公毕生惟其志在追步前贤,不喜以词章自炫,所留下楹联并不多,偶有所吟亦极古醇朴。光绪十五年(1889)冬拟的府城五公祠楼上名联,读后令人激愤泪下。
联云:
唐嗟末造 宋恨偏安 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
道契前贤 教兴后学 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
此联后由著名书法家麦华三于1980年撰写镌刻于溪北书院“讲堂”墙壁上。
潘公认为“读书求做人为要,我不欲与今人争文章,而欲与古人争德行。”为栽成后世,自拟并书写两幅长联悬挂于“讲堂”两旁圆木立柱上。
联云:
学问无他 求益于身心家国天下
载籍极博 折中于易书诗礼春秋
曾与诗翁dǐng花品
偶逢樵者问山名
潘公不仅工诗书古文辞,书法亦妙。最为擅长悬肘作蝇头细楷。凡汉魏六朝碑版,以及唐宋明清诸名家书贴,收藏最富。朝夕摹写,以至废寝忘餐。故所作文字,中外名士不惜重金争购。尤东洋人见潘存书,仰之如泰山北斗。潘公系日本最具影响力之三十二位中国书法名家之一。他毕生竟六书之渊,著有《楷法溯源》一书,共七卷,论述精辟,观点新颖,订正百家之讹谬,是传世之作。《潘存书法集》由其得意门生、书法家楊守镜编纂印行(线装本,弥足珍贵,值得收藏),是晚辈书法爱好者临摹的绝佳版本。溪北书院大门两侧短联:“维持风俗,教育人才”由潘公亲自撰联并书写。阴刻“讲堂”“经正楼”五个大字,也是潘公所题,大门“溪北书院”四个隶体大字则由楊守镜题。
溪北书院2009年定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笔者和几位朋友再次参观了潘存故居和溪北书院,进一步了解潘存的人生经历,深为其严谨探究学问、致力于兴学育才的精神所感动。现在政府文物保护部门已经拨款修缮溪北书院,修缮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文化主管部门拟开设潘存生平陈列和溪北历史文化展览,心中甚感欣慰。但愿溪北书院崭新的面貌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以表达文昌人对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潘存的敬仰和怀念,告慰其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