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难1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浩劫,从共和国主席到普通的黎民百姓,都受到不通程度的摧残。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是文革中第一个蒙难的共和国部长。
一九五零年,张霖之在刚刚解放的重庆市任市委书记。此刻,忙碌了一天的他,偷偷躲过秘书和警卫员,只身来到军管会大楼下的一家小饭馆去吃“抄手”。
张霖之正好好好的吃一顿饭的时候,一声“报告”使他放下了筷子。
秘书有些不好意思:“首长,北京刚来个电话,这是记录。”
张霖之看到是“毛办”的落款,先是一愣,待到读完,只淡淡一笑:“来了再谈。”
从毛主席办公室打电话的是江青,她要求原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张霖之协助弄清编写电影剧本【武训传】的原委。在张霖之看,这是小事一桩,跟百乱待理的全市工作比,不值一提。
四天之后,张霖之接待了打“前站”的调查组:
“我在山东时,堂邑县是有个叫武训的,很有些名气。清末民不聊生,一个穷要饭的,攒钱办学堂,不容易啊!”
调查组的人并不搭话,只是“刷刷”地记录着。
“读书向来是被看成圣人之道,一个气丐办这种事,可谓开天辟地。山东的老百姓很尊敬武训。”
“您在那些东西里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吗?”一位戴眼镜的不科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张霖之看了看手表,九点了,再过半个小时,公审中美所敌特分子大会就要开了,他不觉得烦躁起来:“有什么问题嘛!演戏时我都去看了,生旦净丑都演得好,群众非常欢迎,说这演的是穷庄稼汉的圣人。”
楼下响起汽车的喇叭声,张霖之披衣站起。
“电影【武训传】您看过吗?”
“想看,但没时间。”张霖之拉开了房门,转身吩咐秘书:“晚上牛角沱演戏,让这几个同志看看吧。”
第二天,江青来到重庆,张霖之仍然是那几句话,却无可奈何地应酬了一个下午。
几个月后,张霖之被召到西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室,领导交给他一个牛皮纸卷宗。他一眼看到了毛泽东那熟悉的笔体:
“——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但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如象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象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
毛泽东的批件后面,还有一份厚厚的【武训历史调查记】。
老首长轻轻地拍拍正在出神的张霖之:“老张啊,知道吗?这是江青搞的,很有份量哩!”
张霖之没说什么。对这样一种結果,他是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