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杂文评论凭栏论世
文章内容页

深入改革仍然是决心挺大、魄力不够、办法不多(时政评论)

  • 作者: 宋家园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5-08-26
  • 热度1417
  •   我们今天的深入改革仍然是决心挺大、魄力不够、办法不多(时政评论)

      国家新领导人接班以来,所作所为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极大的期望,都在翘首以盼能把国家重新搞好,因为事实是,确实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如整党肃建、反腐倡廉、树立正风正气、重新加强各种思想教育、想办法持续发展经济、依法治国、军队改制,等等,等等,但效果怎么样呢?

      首先应当说,取得的成效巨大!

      “巨大”的标志有两点:一是重新唤起了人们爱国、强国的意识和意志,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在很多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多具体的成绩,由于成绩太多,有目共睹,不用细列。

      但仍须看到,尽管成绩巨大,还远远不够,因为积弊太多,离彻底解决问题还差得远呢!

      试问:党风党建确实有好的扭转,但彻底扭转了吗?正风正气确有好的扭转,但彻底扭转了吗?在各个领域都是如此,确有好的扭转,但都还没有彻底扭转,是不是?

      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一是积弊太多、积弊难返,彻底扭转还需要时日;二是整改的力度确实还不够!

      中央的决心大不大?当然大,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魄力够不够?这恐怕就是看法不一了,我说是魄力还不够!

      特别是办法,我认为还不多!

      1)。如打“老虎”,虽然打了不少,但都打净了?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老百姓怎么能知道可能是、可能不是?凭直觉。不要把“直觉”简单地看作是没有根据的东西,细究起来,“直觉”也可能是有科学道理的。

      为什么会产生那么严重的腐败?表面上是因为环境,实质上是因为土壤、根基。“根基”如果不腐烂,即使表面上有“霉癍”也不会太严重,只有从“根基”上腐烂了,才能造成全面的“发霉”,是不是这个道理?

      徐才厚等大“老虎”贪腐了那么多,到他们那儿竟“戛然而止”了,可能吗?人为现象是有“辐射”功能的,徐才厚等人不可能是腐败的“源头”,反腐有没有“投鼠忌器”?

      腐败不应当只指贪腐,“碌碌无为”也是一种腐败,最起码是放松了管理,能导致什么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当官的“庸政”其实也是一种“犯罪”,也是贻害无穷的,难道不应该惩治?

      这就涉及到“魄力”的问题,老百姓不是糊涂蛋,如能看到中央“魄力”无限,会更加拥护,绝不会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看不到“魄力”无限,拥赞当然是要打折扣的。

      2).魄力不够不只是表现在反腐方面,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

      如对国际环境方面改善的做为。

      “韬光养晦”不能说是不对,但“韬光养晦”不应当是战略,而应当是策略,该有所作为时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现在虽然比前些年有所改进,但还不够。

      在国际上,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讲正义,不讲道义,不讲责任;二.涉及到我们自己的主权受到侵犯时,也只是动动口舌,极力忍耐;三.对其它各类问题,更是能忍就忍。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第一,我们期望由此能产生一个尽可能长的时间,让我们能较平稳地发展和壮大。

      第二,我们成了政治侏儒、军事懦夫、经济胖子,世界上谁也不把我们当回事,谁都敢欺负我们。

      第三,就连台独、港独以及国内的分裂势力都敢肆无忌惮地做大。

      第四,即使我们得到了一个较平稳的发展期,国力得到了持续的壮大,但失去的太多,并不见得是划算的。

      第五,关键还有国民的情绪,伤心、顿足、失望,会使国民变成一盘散沙!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平稳发展期”是虚妄的,除了没有发生武装冲突或战争,国际环境仍然是恶劣的,敌对势力并没有耽误利用各种手段反对、遏制、颠覆、分裂、破坏我们,我们同样是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艰难生存!

      如果我们有魄力做政治巨人、军事强人,即使有冲突或战争,我们生存的国际环境还能坏到哪里去?

      如果我们敢于做政治巨人和军事强人,或许也可能会出现戏剧性的一幕,敌人反而会避战,会在遏制我们的各方面收敛,我们的朋友会多起来,国际环境反而好起来也未可知。

      3).国家新领导人这几年没少苦口婆心地进行各种思想教育,不能说没有效果,但也不能说效果很好。为什么?因为现在已经不同于毛泽东时代了,人们的思想已经多元化了、复杂了,只靠思想教育已经不行了。

      思想教育是毛泽东时代的“法宝”,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但扔掉了一段时间,再把她捡起来,其作用不能同过去同日而语。

      虽然如此,思想教育在今天还是需要的,但已经不能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了,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各种教育的办法太少。

      这也涉及到社会变革的话题,时代不同了,社会不同了,要使用卓有成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办法才行。

      现在的国家治理特征是依法治国,教育也应当是如此。

      今天的国家治理,必须依靠法律、法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必须有规范才行。

      对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要有,但主要应该设规范来约束。

      对国民教育也一样,传统的教育要有,但规范行为应该主要靠规章。

      我们现在建设的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国家足够强大以后,中央一挥手,说建设过程已经结束,让我们重回社会主义吧,但能一下子回去过去的样子?不可能,得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把社会主义理念同那时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才行。

      4).在这几年,关于国家治理的新概念和新名词启用了不少,什么“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等等,理论建树是必要的,但似乎也有追求“辞藻华丽”之嫌。

      不管用什么新概念或新名词,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只要把问题解决了,没有“华丽辞藻”又何妨。然而细琢磨就会发现,虽然使用了很多新说法,但很少能接触到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是不是“华而不实”?

      其实,国家新领导人没少提醒和要求我们,工作作风要脚踏实地,不要搞“浮躁”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没有用,关键是要瞄准实际问题,拿出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才行。

      所以,工作作风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工作作风是不行的。

      至于什么是好的工作作风,大概不用我下定义,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里面有“法宝”,只是有些人忘了而已。

      当然,关于今天的好的工作作风的定义,还须加上新的时代特征的“糅合”。

      本文标题:深入改革仍然是决心挺大、魄力不够、办法不多(时政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7511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