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百味人生人生感触
文章内容页

故事里的人生(347 达拉姆的储蓄)

  • 作者: 老隋头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9-10-14
  • 热度176405
  •   达拉姆是印尼银行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三十多岁就担任了一家大银行的行长。和那些五六十岁的资深银行家相比,他是一个地道的小字辈,人们并没把他放在心上。上任伊始,他做出一个决定:要求下属把距本行2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新生儿全部列在一张名单上,手下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贻笑大方的决定,也有人提出异议,但均被他拒绝。十天后,他拿到了名单,并命属下以银行的名义给每个新生儿发一封信,恭喜他们在如此幸运的时刻来到这个美妙的世界,来到这个漂亮的新区。

      从那时起,银行方圆20公里以内的新生儿及10岁以下的孩子,每年都会收到达拉姆银行寄来的生日贺卡。当他们长到可以阅读故事的年龄,银行就会寄来一本故事书,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出储蓄的好处。小女孩还会收到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而小男孩会收到一根棒球棍,后面都印着达拉姆银行的全名。每年,这笔开支着实不小,但收益并不明显。

      不仅如此,达拉姆还把银行办公大楼最重要的第一层装修成娱乐室,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电动玩具、游戏机、碰碰车等,还有专门的管理员领着孩子们玩耍。因此很多年轻的妈妈舍近求远来达拉姆的银行存储,有的妈妈甚至办完业务也把孩子留在这里,然后安心地去购物或访友。这时达拉姆的做法开始显现效益,但比起前期的投资来,收益还是不算大。

      有人开始质疑达拉姆的能力,觉得一个只会吸引家庭主妇的行长不会有大的作为。而此时印尼经济开始进入困难时期,很多工商企业破产,金融业步履维艰,有些大银行宣布破产。但达拉姆的银行靠吸收大量家庭存款而坚强地支撑过来,这时人们才发现,家庭储蓄也是一个巨大的金矿。

      经济困难期过后,达拉姆银行的良好信誉在为客户带来回报的同时,也使达拉姆本人声名鹊起。

      二十世纪末,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风暴再次把银行业推到了悬崖边,已经60多岁的达拉姆却得到了上天的青睐,当年那些在他银行玩耍的孩子们很多已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或社会精英,他们纷纷注资达拉姆银行,使其又一次化险为夷。

      在谈到他们为什么要纷纷注资达拉姆银行时,他们说:“我们只是在挽救童年的梦想,达拉姆银行寄存着我们童年金色的梦。”

      达拉姆的播种,终于结出了硕大的甜果。

      作者感言:达拉姆的经营策略体现了如下人生智慧。

      智慧一:人文性智慧,他在播种关爱。他不断关心客户的子女并为客户提供方便,储蓄着人们对银行的信赖和情感,使银行与客户形成了互利互惠、相互依赖的良好关系。正是这种“寄存了无数人童年金色的梦”的情感,使达拉姆银行规避和化解了经营风险。

      智慧二:前瞻性智慧,他在播种未来。他计长远,向未来投资,而投资未来,恰是人生和事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本质诉求。他瞄准了孩子们,而孩子们恰恰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关心孩子,就是关心未来;投资孩子,就是投资未来。那些长大成人已经成为社会中坚的一大群当年的孩子们,没有忘记达拉姆银行给他们的关爱,纷纷予以回报。

      智慧三:恒久性智慧,他不懈地播种。他坚持不懈,年年如此,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庄稼不收年年种。正是这种恒久力、坚持力,使达拉姆银行勇立潮头,在大风大浪中化风险为利益。事实证明,只要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本文标题:故事里的人生(347 达拉姆的储蓄)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1740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