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似水年华
文章内容页

小孩记忆里的“美食”

  • 作者: 刘刚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1-10-23
  • 热度133160
  •   一把小葱葱花,几滴香油, 撒向一碗淡淡的清水面,便成了小孩总喜欢吃的葱花面,每次都可以吃一大碗。但这个面只能是母亲做的,换人就味道都不对啦,小孩也往往就吃不下去啦。后来的很多年,也唯有母亲做的葱花面是葱花面,任何其他手法做的都不行。或许有各种各样配料的面,各种各样新奇的面,但都少了母亲葱花面的那份淡然。或许这就是饮食记忆吧,跟小孩和她的母亲有关。

      啊,记忆里的农家“美食”啊。有哪些呢?想想。

      “咸汤”,这是一直叫的名字,后来才知即类似苏鲁皖豫区域散布的“油茶”、“胡辣汤”、“啥”,各种称呼,实质类似。花生碎、海带丝、西红柿、鸡蛋、豆皮、青菜、时而有野菜……不同的碎碎的食材随意搭配,淡油翻炒一下,加水,水开后,加入调匀的少许面粉,匀化一锅。这最后一步应该叫勾芡,呵呵。其实最重要、也是我最爱的还是必不可少的面筋,咸汤里面一定要有面筋,絮絮状的面筋,那些面筋是母亲从面粉里捏出来的,面粉泡水捏出面筋,只有粗粮才有,现在的精面是不可能捏的出来啦。这个咸汤,我后来让老婆尝过,不置可否,但我知道那绝对不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其实,美食应该就是这样,一方水土、一方食谱,符合医学常识的。

      各种各样的面食是必备的,馒头都是一锅锅蒸出来。印象中,早餐除了手擀面,往往是馒头、酱菜、疙瘩汤或白面汤。这个疙瘩汤或白面汤其实就是烧开一锅水,把面粉搅拌成不同的均匀程度倒进去,搅匀,烧开,出锅。如果面粉均匀到细腻无分,就是白面汤,打个鸡蛋就是鸡蛋面汤;如果面粉搅拌不均匀,分布着不同大小颗粒,则就是疙瘩汤,打个鸡蛋也就是鸡蛋疙瘩汤。说来这早餐吃的、喝的都是面食,其实配菜还是有讲究的。每听到“卖豆腐啦”的叫卖声,即可去打一块冒着热气的新鲜豆腐,切成碎碎的小方块伴着碎碎的小葱花,必须是小葱的,再撒点香油、酱油,新鲜美味。酱菜往往是坛装腌制的各种豆酱,甚而有过西瓜入酱,应是母亲的创意。我自己还腌制过黄瓜、莴笋皮,一点盐即可,自己腌制的尤其好吃。现在六岁多的大女、两岁的小女,都跟着奶奶学着捏做馒头、饺子,大女儿还会煎蛋、拌凉菜,吃起来更是得意,呵呵,或许解决小孩不爱吃饭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们参与制作吧。每年过小年前,各家各户会有一个大型面食制作节日,婶子、大娘、奶奶甚而邻居婶娘都可能一块各家轮着制作,大馒头是一大锅一大锅的蒸制,第一锅出来前放鞭炮,第一个馒头敬灶王爷、敬天地,然后就是小孩一人一个边吃边玩,不知怎的似乎尤其好吃。还有红薯、红枣馅的大豆包,一片大大的面片对包成小抱枕样,大大、胖胖的,一口咬下去满口甜软的红薯;还会有蔬菜、肉馅的包子,一张面片由周围向中间抱起来,中间捏成花瓣状,一团一团的。最有仪式感的是将那面盘成层层叠叠的蛋糕状,上面一个个莲花状的窝,每个窝一颗红枣,整盘蒸出,似乎壮观。这些面食要足够吃到正月十五以后,预示着年关期间馒头富裕、且不需要劳作蒸制,预示着食物充足又生活轻松。

      大鱼大肉不多见,但父亲有一手大炖肉、卤肉的好手艺,年关前往往会把小半只羊一锅大炖,熬制出一大锅老汤,再把羊肉拆碎放入老汤,成一锅羊肉老汤,装入大盆,置于厨房木桌上,寒冷的冬天,很快成上面板块状、深处散在碎肉汤水的形状。老汤很少舍得直接喝,往往是每餐一勺老汤配少许羊油、细粉条、羊血、羊杂、豆皮之类,即成为一锅新汤。那一大盆老汤似乎可以吃过整个年关到过了正月十五。其实老家“单县羊肉汤”应该是名遍北方数省的名吃。肉类记忆深刻的,当然还有狗肉,这个就不谈啊。有一个特殊的,羊蛋。每当有人家阉羊,父亲有时会把羊蛋拿来,用湿纸包着投入到灶台柴火堆里面,一餐饭后,从火灰里扒出来,不放任何佐料,也算一道特殊美食吧。还有知了猴,这个似乎是躲不开的,知了蜕变成知了前,是穿着蝉蜕的知了猴,从土里爬出,爬到树上,迎着阳光而蜕变。在这个蜕变之前的过程中,它们要面临巨大的危险,夏天的傍晚,小孩总会出动,去捉这些刚爬出泥土的知了猴,第二天早晨让妈妈炸着吃,算作地域饮食吧。很多地方人并不吃。但其味道极佳,绝对的高蛋白、高营养。我两个女儿很小我都让她们尝试吃过,免得她们长大不敢吃,不知道是出于私心还是?

      絮絮叨叨、零零碎碎,哪有什么高大上啊,都是跌到土里的食物,拍拍灰尘又美美的吃啦。

      本文标题:小孩记忆里的“美食”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4473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