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不要再以“为孩子好”为名伤害孩子

  • 作者: 中土自由人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51126
  •   熊丙奇

      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孩子们从上学起,就被功利的教育目标所围绕。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看来,付出所有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应该全身心投入学习,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学习成绩要求,是很正常的。这就是对学生好。但是,这只是老师和家长想要的学生成长,而非学生自己想要的成长。事实上,在很多学生心中,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就这样,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变为功利的分数关系、成绩关系——父母就是节衣缩食,给孩子创造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孩子也照样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有的父母可能在无意识中说的话——“我们这样供你读书,要是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对得起我们”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就可能因此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还有的父母直接打骂孩子,“考不上一本就去死”,如果孩子敏感,说不定高考成绩不理想,就可能觉得无法向父母交差而走极端。而更值得警惕的是,在悲剧一次次上演后,很多家庭并没有改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要关注孩子的人格和身心。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能动辄对孩子进行打骂、体罚,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孩子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可不少家长还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也要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孩子,父母虽然给自己吃好穿好,可是总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呵斥,自己会对父母有感情吗?

      千万不能再以“都是为孩子好”为名,去干侵犯孩子人格尊严、权利,给孩子制造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事了。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家庭教育不能把功利放大,而应该给孩子舒缓压力的空间。父母有职责监护未成年孩子,但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随意支配和打骂,真正为孩子好,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摘自《南方都市报》2016年6月20日)

      【素材运用】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父母当然是爱孩子、为孩子好的,但是有时候这种爱太窒息,太专制,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而不是独立的一个人,真正的爱,应该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给他自由成长的选择。

      【适用话题】人格;家庭教育;尊严;自由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5期

      本文标题:不要再以“为孩子好”为名伤害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4057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