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古人穿鞋居然不分左右?

  • 作者: 我是杨小刀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49968
  •   倪方六

      【适用话题】鞋子与脚 适应 配合 风俗

      从史料上看,古今人们的穿鞋子风俗差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不是的,古代制鞋的材料多较为柔软,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鞋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几”。

      虽然鞋子不分左右,但古人买鞋还是讲左右的。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这是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这与手刚好相反。在古代,还有人因左脚畸长而出名,如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荀子·非相篇》中便记其“长左”。

      因为鞋子不分左右,古代制鞋用的鞋楦只有一只,而非现代的两只。其实,鞋子不分左右国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也不到200年的时间,出现于1818年的美国。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由上海浦东人沈炳根试制成功,可见穿鞋分左右的历史太短。

      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子必须一模一样,否则被视为不洁,贱民才穿,这与现代前卫一族有意穿之,以显时尚,完全不同。

      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这一俗称和概念的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古代鞋履等级区分严格,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连所穿鞋子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北魏孝文帝“服制改革”,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

      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素材分析】古代人穿鞋子很有趣,可谓千奇百怪。其实,不管是传统的“正脚鞋”,抑或是后来的“鸳鸯鞋”,只有适合自己的脚的鞋子,才是好鞋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鞋子可以不分左右,但脚下的路却不能走错方向。否则,左右不分,颠倒黑白,真会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NEW视野

      古代鞋子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面的“谢公屐”就非常有趣。相传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特别喜欢到处游山玩水。为了爬山方便,他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即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这在当代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了,所以后人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亦称“灵运屐”等,还可以简称为“谢屐”。

      (特约教师 陈琼)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4期

      本文标题:古人穿鞋居然不分左右?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4249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