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十三经注疏》校勘背后:一个人干完要500年

  • 作者: 在眼泪上雕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49443
  •   【适用话题】学术研究 文化传承 冷板凳 坚守

      时事引读 >>

      2012年3月25日,13部儒家经典之大成《十三经注疏》校勘工程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启动,该项目具有原创性、唯一性,学术价值高。据项目主持人杜泽逊教授介绍,校勘頁面达10万页,至少要校3遍,如果一个人每天校勘4小时,需要500年才能基本完工。2017年12月,校勘组已完成了《尚书注疏》《周易注疏》和一半的《毛氏注疏》,全部完工预计在2019年,出版成果将是32开平装书100册左右。专家一致认为,集汇校、点校、专题研究为一体的《十三经注疏》校勘工程,对新时期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素材聚焦1 为什么要校勘《十三经注疏》

      当代学者李学勤先生指出:“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学习中国传统学问离不开《十三经注疏》,甚至应从《十三经注疏》入手。唐、宋、元、明等历代《十三经注疏》版本中“经”“注”“释文”“疏”等多有不同,二百年来最受欢迎的清代“阮元本”也存有纰漏。因此,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决定对“阮元本”升级,梳理各个版本的异同,添加前代学者发现的问题、合理的意见,形成更为完善的校勘版本。

      素材聚焦2 老教授的传、帮、带

      五年来,杜泽逊教授和学生发表了许多相关的创新性文章,“这就像农民看到自己即将收获的作物一样,很开心”。杜教授说:“我们严格遵守‘三校原则,每句话由三名同学校三遍,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他笑称自己退休前应该难以完成《十三经注疏》校勘工程,但不会停止努力,希望能抓紧有限的时间,更期盼有了经验的“老”学生们能尽快成长起来,接手这项工作。

      【考场仿真试题】针对上述材料,请你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儒家文化产生在齐鲁大地,但儒家文化经典《十三经注疏》不仅仅是齐鲁的,它还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其校勘的重要意义无须赘言。要想让这个新版本超越前人,必须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清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细心,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恒心,杜泽逊教授和他的学生正是这样严谨治学,精心校勘的,儒家文化也因此而有幸不断向前发展。

      (特约教师 严君)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4期

      本文标题:《十三经注疏》校勘背后:一个人干完要500年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4358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