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校园里的“知识经济”

  • 作者: 醉听雨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67713
  •   湘君

      【适用话题】校园 知识经济 自立自强 顺势而为

      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期,勤工俭学是一个孩子迈向自立自强的第一步。自从孩子上了大学利用周末教小朋友弹琵琶后,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们赚钱方式五花八门。

      有“传统型”。学校里虽然有小卖部,但对于那些“微信步数”从不过百的“宅”孩子来说,还是远了点;叫快递又不允许送上楼来。于是有人把“微型小卖部”开到了宿舍楼里,让“宅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购物的乐趣。学生们对文印的需求同样巨大。一到考试季,文印小店门口排起了长龙。懒得等待的人就另辟蹊径,自己买一台打印机,既自用又共享。尽管每张价格比小店贵了2分钱,胜在不用排队、时间自由,销路甚广。

      还有“现代型”。“买买买”的时候只动手不动脑,买回来才发现又不想要了。不用发愁,顺手放在网上很快就能卖掉;如果担心个人用品的安全性,不妨去看看校网上更活跃的交易。学完的课程,用完的课本,也不再压箱底,都是最抢手的爆款。对学弟学妹来说,教材都一样,何苦花几倍的钱去买新的呢?

      “出售技能”是比较流行的模式。现在的大学生多才多艺,个个身怀绝技。会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声乐、表演的比比皆是。他们不仅踊跃参加校内各项社团活动,还在校外向儿童传授技艺。即便暂时没有一技之长的,也会钻研摄影技术,端着“长枪短炮”在校园里给爱美的女孩子们拍拍“个人写真”“闺蜜套餐”“毕业留念”,由于价钱比外面的影楼实惠得多,于是皆大欢喜。

      升级版则是“出售智力”。“开博客,卖知识”的并不少见,比如来自某省的学霸、曾经的文史综合类“女状元”。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考上大学,她空而不闲,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高中笔记整理出来放在网上卖。也有卖大学里上课笔记的。尤其是那些高等数学类的题目,召集几个学霸,让他们把题目各自演算一遍,然后放在网上供大家自取,同时也收取一点合理的费用。

      随着学校与社会的交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出现了更多的“混搭模式”,比如各种比赛和展会的志愿者。申请做志愿者的学生除了得到学分上的奖励,还能获得一点劳务费。别看数额不大,孩子们盯得可紧了,时间一到立马不客气地催问:“什么时候发放?”微信群里一片哭穷声——“已经穷得喝西北风了”“眼看着双十一天天逼近了”,有人绝望地问:“能在毕业前收到吗?”立即有人跳出来:“那还得有点interest(利息)。”再不发,态度强硬起来:“这个月都结束了,财务会计都讲到应收账款与坏账了!”“再不发钱贬值得不成样子了。”并引经据典:“按照账龄分析法,账龄越长,坏账的可能性越高。”理直气壮,有理有据,丝毫不见传统学生仔的腼腆和怯懦。

      很多时候,家长们的焦虑来自对孩子未来的怀疑,生怕他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有立足之本,赚不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其实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他们比我们更早,也更强烈地拥有了经济意识。

      (潘光贤摘自《新民晚报》2018年12月19日)

      【素材分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观察现在大学校园里的勤工俭学现象,孩子们赚钱方式五花八门,不断刷新认知。这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强自立,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许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自己面對。

      【速用名言】

      1.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法国科学家 居里夫人

      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挪威剧作家 易卜生

      (特约教师 孟凡运)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4期

      本文标题:校园里的“知识经济”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4517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