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小田故事

  •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2472
  • 李精成 唐春林

      可以说,小田这座湘桂边界上的古村落是古道盘出来的一个梦,这梦已经六百多年了,还一直沉浸在那莽莽群山之中。

      小田古道上山部分有四五百级,以过去的亭子为中心,用一米多长的青石板曲折依山势铺垫。亭子以下较多陡坡,当人们负重上行时,是格外辛苦的。冯骥才《挑山工》所写“走之字形路”“不敢歇息”就是这样的情形。但在山脚一眼清泉里喝几口泉水后,一气挑担上到半山腰,这过山的重任也就基本完成,可以庆幸自己在人间的磨难又少了一份。所以,这时可以停歇,并举行一个谢神仪式,就是在附近折几根小树枝,插在亭后一棵皂荚树根旁,礼拜三下即可,村民说这样做法便能增加脚力。

      小田山多,一陇陇山丘、一座座土岭,围成一个个小盆地,浑厚壮美,却也不失清秀可爱。湖完岭下一口古井青石围成井栏,汩汩清泉流淌,唱着欢歌进入村堂供人饮用洗漱,进入田野灌溉禾苗,然后在村后一个沉陷的阴洞聚集隐匿,消失不见,真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称奇。

      小田始祖九三公是一个奇人,元末因科举不中,又不屑攀附权贵,便携子孙回归田园,在小田一座巍峨的大山下筑“芙蓉镜”别墅隐居。“芙蓉镜”三字,其本意是指背面铸有芙蓉花饰的铜镜,后也指明月。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载“相国李公固言,元和六年下第游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当镇蜀土。某此时不复见郎君出将之荣也。明年,果然状元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九三公也属饱学之士,这三字流传下来,正是对后裔科举成名的一个美好梦想。

      九三善于相风水,他认为这里是一块船形宝地,但地下暗流涌动,随时都有漂移或塌陷的可能,为镇水征祥,他请人在村口建一四层碉堡,高二十余米,以象征船篙,带领村民驶入富贵安详的港湾。堡虽历代修缮,第三层窗檐下“看山楼”三字却一直保持不变,可见小田村民不仅有看家护院的团体意识,还有酌酒观景的闲情逸致。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有奇景必有奇情,传说九三领着家人在小田身体力行,昼夜辛劳,不仅修路架桥,方便行人,还建亭备药,救护过往商客,大半生修心做了不少好事,邻镇庙里的仙娘便变作道姑,携几个道童前来度化九三。

      “员外您好!在下道号妙缘,欲往神湾访友,特来问路。”

      “哦,妙缘仙姑好,老朽李九三,神湾去此尚远,山路崎岖,不如我带你们一趟吧!”

      “谢过李员外!——慧书、慧琴,你们俩共一匹马,让李先生用一匹吧!”

      “好的,谨听吩咐。”

      ……

      说罢,他们上路了,于是古道上多了一道风景线,李九三、刘仙姑一着白衣,一着道装,二人俱仙风道骨,缓辔而行,互相交流学识,谈笑风生。

      他们相见恨晚,聊得十分默契。傍晚回时,仙姑將马送予他,说改天再来骑去。不想他一回到家,那马就化作一个书箱,里面盛着一本泛黄的古籍,而后来李九三正是凭着这本道家经典修道成仙。今村口亭子坳对面尙有桥名遇仙桥印证这个美丽的传说。

      小田处于富水发源之地,其境清洁,岩洞也多,是很有仙缘的。后龙山脚距水源消失不远处一个境幽景奇的岩洞,据说是九三公藏仙人秘籍的所在。他还遗留一个雕刻极精美的案台,是生平读书画符所用,面积不宽,但较长,两头翘起,台牙连四脚顺势刻大象形状,眉眼传神,栩栩如生。中间所刻还有天官赐福,麒麟吐玉书等十余幅传统文化图案,欣赏价值极高,富含深刻的寓意,堪称小田一宝。

      此外,小田古民居一些柱础、墙石所刻图案也与众不同,都是祖传道学传统的一个反映。特别是一顶花轿,更集中了古道上婚俗文化的精华。小田人执着、豪爽而又心思细腻,自古文武人才辈出,当一个个良辰吉日将花轿迎进家园的时候,这个宁静的小村便热闹起来,把梦想编织得绚丽多彩,把故事续写得神奇非凡。

      本文标题:小田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1597.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