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19 世纪英国来华人员的翻译出版活动与汉语海外传播

  • 作者: 长江学术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8396
  • 冯学锋 刘晓婧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随着15—17 世纪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英国在东方贸易拓展的过程中接触到中国商品,随着贸易的增长和持续,中英两国人员交往更加频繁和深入,文化交流日渐增多。早期中英文化交流的主角,是英国传教士和其他来华人员。特别是19 世纪英国来华人员的翻译和出版活动,体现并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知和细致观察,客观上在中英翻译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对于当下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早期中英翻译出版活动的背景

    (一)贸易拓展与语言翻译需求



      

      

      

    (二)传教活动与翻译出版需求



      

    (三)博物活动与科技出版需求



      

      

      

    二、19 世纪中英翻译出版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传教士的汉籍英译



      

      

    (二)驻华人员的辞书编纂出版



      

      

    (三)博物学家的科学出版活动



      

      

    三、19 世纪中英翻译出版活动的影响

    (一)汉籍英译与中华文化宏观层面传播



      

      

    (二)辞书编纂与中华文化微观层面传播



      

      

      

    (三)博物学家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结语

    整个19 世纪,欧美帝国主义向亚洲急剧扩张,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炮舰轰开,中外交往在各种压力和不平等规则的推动下日益频繁和密切。欧美的商人、外交官、传教士、学者和游客络绎来到中国,他们观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中国语言文化进行总结提炼。通过传教士的探索、辞书学者的归纳和博物学家的收集分类,系列汉籍外译作品、汉英词典和博物学著作出版问世。19 世纪英语世界产生的汉语借词规模明显扩大,涉及的领域更广,对中国社会文化的认知更深入、更专业,特别是数十种词典的编纂出版,为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奠定了语言基础。19 世纪英国来华人员从事的典籍翻译、辞书编纂和科学出版活动,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保存下来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不仅在中外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段壮丽华章,而且为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谱写了华美诗篇。

      本文标题:19 世纪英国来华人员的翻译出版活动与汉语海外传播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0280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