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菲菲
(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22)
1 引 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确定为“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世界卫生组织干事指出,“新冠病毒疫情的暴发和应对过程伴随着大规模的‘信息疫情’,信息过量产生,准确与虚假信息混杂,让民众难以找到信赖来源和可靠指导”。随着病毒在全球传播,从卫生机构、媒体、研究中心,尤其是社交网络获得的信息呈指数级增长。“信息疫情”带来了信息承载和信息评估的双重挑战。202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发表联合声明,号召图书馆等记忆机构搜集、整理和公布基于事实的科学信息,提供批判性观点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虚假信息,做好疫情相关档案的保存工作,并号召图书馆为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媒体人士、科学家乃至整个社会做好原始档案和信息利用服务以提升机构在社会的价值。
图书馆作为信息和知识的守门人,担负着为用户传递信息、整合知识的重要使命。全球图书馆都在努力尝试为师生、科研人员、公共卫生从业者、民众等不同群体提供应急知识服务支持。图书馆借助专业的信息人才队伍及多渠道的信息获取方式,帮助用户识别、过滤和汇编不同来源的碎片化信息,将真实、及时、可行的信息形成指南以供用户查阅,为用户规避风险提供适时建议。图书馆员及信息专家通过组织和强化信息,提供支持信息素养的工具及培训,以促进用户健康素养与媒介素养能力的有效提升。
学术界也就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服务展开研究。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分析图书馆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如梁益铭等从指导政策、组织指导、阶段划分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应急管理防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蔡迎春等利用文献与网站调研,阐述高校图书馆“五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应急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有的学者从微观层面结合高校实践为图书馆应急服务提供参考,如李显辉等结合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应急响应实践,探讨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运营流程、实施细节与注意事项;张杰龙等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在应对疫情的举措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还有学者通过部分国内高校网络调研对应急服务提出建议,如王旋等从常规服务、电子资源保障、线上教学支撑、“新冠”专题服务等方面对40所高校图书馆的应急服务措施展开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策略;张南和王颖洁分析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的微信推文内容、推文次数、推文数量、响应时间等,总结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并探讨服务提升策略。
综上,对高校图书馆应急服务方面的研究较多关注应急管理、应急服务、应急措施等,缺乏立足“信息疫情”背景下的应急知识服务模块分析,且调研对象大多局限“双一流”高校,在公共卫生领域缺乏代表性。本研究将拓宽调研样本,通过查阅国内高校图书馆线上提供的新冠肺炎主题指南,从量化分析的视角进一步探究样本高校图书馆提供应急知识资源的模式,以期对促进高校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完善应急知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提供建议与参考。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教育部公布的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国内51所医药类(包括中医)大学的图书馆共计93所为调研对象。主要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通过浏览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搜索确定与新冠病毒密切相关的独立资源页面或主题指南,并将资源页面链接或内容页内提供的所有的外部链接进行汇总与审查,以排除无效、重复、无关及需要访问权限的链接等,对最终保留的链接内容进行专题分析,以确定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创建者类别、资源类型及该主题的专栏设置情况。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经调查,“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样本中有41所(占比97.62%)、医药类大学图书馆样本中有45所(占比88.24%)发布了新冠病毒相关的主题信息。经审查共计保留963个链接,其中“双一流”大学图书馆522个、医药类大学图书馆441个。3.1 新冠病毒应急知识内容创建者类型分析
对链接进行数据清洗后确定样本高校图书馆中的内容创建者类型有学术出版商/数据商、国内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国外学术机构/官方部门、媒体/公众号、大学、科技公司/技术平台、专业协会/团体,两种样本的内容创建者类型分布情况较为相近,具体统计情况详见表1。
表1 国内高校图书馆新冠肺炎应急知识内容创建者类型统计概况
主题指南中最常见的信息来源为学术出版商/数据商,在各自样本群体总链接中占比分别为65.71%和62.81%,主要为提供学术出版商开放的免费新冠病毒研究专题链接,排名前10位的学术出版商/数据商统计概况参见表2。两种样本中学术出版商/数据商的类目大体相同,Elsevier、Clarivate、Spring Nature、Wiley等国外知名学术出版商占比最高,差异较显著的为超星移动图书馆在医药类大学图书馆统计结果中排名第三,原因在于医药类大学图书馆中将近一半都提供了该数据商的抗疫科普电子书(包括手册、指南)链接。

表2 国内高校图书馆新冠肺炎应急知识学术出版商/数据商来源排名统计概况

续表2
第二种常见的内容创建者为国内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在各自样本群体总链接中占比分别为16.67%和18.14%,排名前5位的国内学术机构或政府部门统计概况参见表3。国内学术机构来源重点提供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数据/信息合集;政府部门来源则侧重提供疫情动态、公共卫生知识和防控指南。其中,国家卫健委于医药类大学图书馆该项排名中位列第一,这与该样本群体发布了更高比例的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密切相关。

表3 国内高校图书馆新冠肺炎应急知识国内学术机构/政府部门来源排名统计概况
排名第三位的内容创建者为国外学术机构及官方部门,在各自样本群体总链接中占比分别为5.75%和6.35%,主要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以及全球流感序列数据(GISAID)。媒体或公众号来源排名第四位,主题指南中选送了部分权威媒体或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疫情动态报道或科普知识(包含宣传图册),如新浪网、腾讯新闻、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科学辟谣平台”等。
国内外大学也是新冠肺炎应急知识中的内容来源之一,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疫情地图以及国内各高校提供的网络课程、在线讲座等。“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样本中科技公司或技术平台内容创建比例为3.26%,主要推送华智众创公司联合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研发的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专利运营专题数据库以及百科名医网、国研网等知识平台。样本高校中涉及的专业协会来源主要为惠康基金会和美国胸科协会。
3.2 新冠肺炎应急知识资源类型分析
新冠肺炎主题指南中包含了多样的资源类型,对链接列表进行汇总分析后整理为表4。
表4 国内高校图书馆新冠肺炎应急知识资源类型统计概况
最常见的资源类型为学术文章合集,在两种样本群体中比例都远高于其他资源类型。这些合集大多来自各学术出版商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的新冠病毒科研专题栏目,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主题指南完全聚焦于这些学术资源。
健康信息相关的资源包括了科普知识、防控指南、宣传手册和抗疫书籍等。大部分来自政府或官方部门,如国家卫健委的“防控知识”、WHO的“Myth busters”以及美国疾控中心的“What to Do If You Are Sick”等;还有部分来自超星移动图书馆、“可知”知识服务平台等提供的疫情防护相关电子书籍链接。医药类大学图书馆在健康信息相关资源的推送比例达28.12%,是“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该项比例(12.26%)的两倍有余,可见其在疫情期间对健康素养的关注度更高。
数据集/信息库和科学信息综合平台的资源类型主要来自国内外的学术机构或信息中心,如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COVID-19一站式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等,以上资源及时跟踪、汇聚新冠病毒多方研究进展,对抗疫科研攻关有重要意义。
疫情动态(疫情地图)是疫情期间读者最关注的应急信息之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样本该资源推荐比例相对较高(3.07%),国际疫情动态信息主要来自WHO“Situation reports”、美国疾控中心“COVID Data Tracker”、欧洲疾控中心“COVID-19 quick links”等;国内疫情动态信息主要来自国家卫健委“动态”、中国疾控“疫情动态”、新浪实时更新等。
各高校图书馆在主题指南中也推送了专利相关应急信息,“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该项资源占比相对较高(2.30%),可见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注度高于医药类大学图书馆。专利推送的资源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疫专利信息共享平台”“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专利运营专题数据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专利数据库”等。
受疫情期间场所关闭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在应急知识内容中也推送了疫情相关的线上公开课或讲座,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推送的“科学抗疫”系列科普公益直播、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推送的“新冠病毒暴发对人类社会的警示”讲座等。另外,武汉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的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提升模块中强调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识别虚假信息的必要性,并推送了相应的线上讲座或慕课。
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应急知识体系中提供了科研报告类资源,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新冠肺炎专题简报》、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医学信息前沿—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专刊》、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药学快讯》特辑“新型冠状病毒研究速递”等,对新冠病毒阶段性的科研动态展开情报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在“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样本中有3所在微信端新冠病毒主题指南中提供了应对“信息疫情”的直接对策,即“媒体素养”。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谣言止于智者—图兄带你识别新冠‘假消息’:如何分辨假新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疫情信息满天飞,如何辨真假”、云南大学图书馆“如何快速识别疫情新闻中的信息真假”。这些推送都强调了应重视假消息及其危害,并提供了识别虚假消息的专业方法,如IFLA“分辨假信息的八要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总结的“假消息五大特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图书馆推荐的CRAAP法等,并建议用户从权威媒体、专业机构和专家、专业文献等渠道获取疫情相关信息,真正从实际操作法则的层面上给予用户以应对“信息疫情”的对策。
3.3 新冠病毒应急知识专栏设置情况分析
样本中仅7所高校图书馆在该馆网站设立了新冠病毒应急知识专栏(见表5)。“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侧重设立专题文献库,收录新冠肺炎防治研究进展、药物研发等相关文献,为读者给予学术资源支撑;医药类大学设立的新冠病毒知识专栏侧重于整合公共卫生知识,帮助师生全面了解疫情动态,科学防疫。
表5 国内高校图书馆网站新冠肺炎应急知识专栏设置统计
样本中有5所高校图书馆在该馆微信公众号“常用服务”或“资源中心”菜单栏中设立了抗疫相关的专栏(见表6),将新冠肺炎相关的应急知识推送内容进行整合,方便读者查阅。有3所高校设置专栏直链学术出版商提供的战“疫”主题书柜或疫情知识库。

表6 国内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新冠肺炎应急知识专栏设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