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442035
    2021-02-09
  • 四、委任重担詹尊沔老师象他父亲一样,做人诚实,克己奉公,在文中人的心目中,他的口碑一直很好。1984年,潘正结校长把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委托他,叫他负责收存海外侨胞赞助的“奖教基金”。这个“奖教基金会”是由文昌的海外华侨自发建立起来的,它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奖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48498
    2021-02-09
  • 她砸了孔庙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六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判北京造反派几名闯将: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人们注意到,除了押赴所在地湖北审理的王大宾外,当年造反的五大领袖中,维独谭厚兰没有受到刑事处分。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毛主席接见了红卫兵,红卫兵运动兴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47967
    2021-02-09
  • 三、调进文中1983年,文昌中学的邹福如校长和潘正结副校长偶然得知,县一小的教导主任詹尊沔是詹行炫老先辈的儿子,决定聘请他到文中工作。当时詹老师的大儿子快要读初中了,能调来文中工作也合算:将来三个孩子都能来文中读书。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接受了两位校长的邀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49105
    2021-02-09
  • 二、教书生涯詹尊沔先生出身耕读世家,家境并不是太好。他早年毕业于文昌师范学校,分配到文昌县第一小学任教。詹老师在教学上是多面手,语文算术都能上得好。两年后,他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成绩突出,学校安排他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学区组织的期末统考中,他班的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48190
    2021-02-09
  • 文中人一、两尊铜像每天早晨和傍晚,在文昌中学校园里,人们常看见两位老人在散步,不管刮风下雨,从不断间,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必修课。阿公有八十多岁,个子很高,头发花白,不配得上鹤发童颜,倒也精神抖擞,步履轻盈,脸部的轮郭很象校园中竖立的两个铜像中的一个人。阿婆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48834
    2021-02-09
  • 二十八、大串联-------前所未有的奇观红卫兵运动和大串联运动,是文革初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后来被证明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但当时对我和大多数的青年学生来说,却无疑是一个福音。文革大串联在我一生的经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现在,一想到大串联,我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46355
    2021-02-09
  • 二十七、返回海南,结束串联1967年2月29日上午8时,我们乘坐杭州至广州的112次列车,离开了美丽的杭州城。火车轰隆隆地向南奔去,阳光灿烂,强烈的风呼呼地吹在我的脸上,有点刺痛。我贪婪地向窗外望去,杭州城的高楼已不见踪影,望着窗外迅速离去的田野、树木、电…[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7189
    2021-02-06
  • 村里的坟头占地大小和埋葬礼仪,一直没有变过。唯一改变的是:以前的棺材里面躺的是人,现在的棺材里面躺的是骨灰。从我上初中时,村里就嚷嚷着要火化。我一直认为的活化是要省事、省钱、省地皮的,没想到没有省事、省地皮,反而更加花钱。以前对过世的人,买件新衣服一穿,稍…[浏览全文][赞一下]

  • 2/427483
    2021-02-05
  • 上个月的一天,那几天在我们南方最冷,气温时常在零度以下,妻子忽然给我拎回一件羽绒服,叫我试穿一下大小,合不合身。而我却埋怨道:“你干嘛啊,已经这么多服装了,我怎么穿得掉哇,穿得过来啊,你看看一件件崭新的西装,一件件各种款式的服装都好好地摆放在那里。”妻子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3714
    2021-02-05
  • 凤凰坑---老家记忆《山海经》中说,凤凰是传中说的百鸟之王,体态丰硕、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形容祥瑞。我老家门前那个用来为全村泄洪排涝的大土坑,被叫做“凤凰坑”。凤凰坑全长超过半拉子村,足有二里地,象条沟,但因为腹部足有几十米宽,因此我们一直…[浏览全文][赞一下]

  • 1/423278
    2021-02-05
  • 过年的记忆转眼间,又到过年的时候。对年轻人来说,过年的意义可能更多地是休年假、是走亲访友、是吃团圆饭。能撕开过年的记忆并让记忆愈发深刻的,总是一些中老年人。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小时候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贫困,青少年时又赶上“社教”和“文化大革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2568
    2021-02-05
  • 《一缕云烟》引言再逢丁酉,六十春秋。隙农无立锥之地,寓城无片瓦之所,故:祖无波澜;读书乏聪慧之心,历社缺心计工于,是:吾再缕烟。略欣:青稍于蓝。蓦回首,劳顿一生,朦而行之。了无走棋之缜,更无习故而鉴。碌碌花甲,焉能熠熠?然,发肤意识,不外量子。无需张雄,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1642
    2021-02-04
  • 上海滩的一匹老马马天水是一个一九三一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文革期间一些人称他为马老。解放后在上海工作,长期在上海担任市委书记,主管上海市的工业和计委工作。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马天水也受到一些冲击,对此他有一些抵触情绪。这年的十一月,他到北京参加全国工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819
    2021-02-04
  • 小幽默【八】戴手套小建在某玻璃厂工作,干活都得戴手套。有一天下夜班,他坐出租车回家。车子经过郊区一片荒野时,天气有点冷,小建拿出手套戴上。司机从后视镜看到了,大惊:“兄弟,你要干什么?”小建说:“哦,习惯了,每次干活都要戴手套,这样既不会割伤自己,又不留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756
    2021-02-04
  • 小幽默【七】酷毙老黄问老婆:“我长得不怎么样,亲爱的,你为什么老是说我酷毙了?”老婆振振有理:“我说酷毙用的是简称,全称是:长相太差应该残酷地枪毙!”留下一心一意陪着你夫妻俩在餐馆里吃饭,吃着吃着,丈夫停下筷子,偷看隔桌的美女,妻子大怒:“你这么好色,饭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7510
    2021-02-04
  • 二十六、强进杭州城1967年2月24日晚上,我们乘坐上海至广州的124次列车,离开了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列车压不住狂怒,一路上喷射着一股股闪亮的火星,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划破沉重的黒暗,沿着发亮的钢轨,朝夜的深渊飞驰而去。车厢里的灯光格外明亮,广播里正在广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726
    2021-02-04
  • 二十五、上海之行2月中旬,我们到达了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1000多万人口。上海市区到处是高楼大厦,比广州大得多了。特别是上海外滩和南京路一带,十多层高的大厦林立,极为壮观。我不花一分钱,就这样顺顺当当地来到了上海,而且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虽然吃了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6701
    2021-02-04
  • 二十四、在火车上年十四下午四点钟,我们冒着风雨赶往广州火车站东站。我是第一次坐火车,觉得特别新奇,心情格外激动。当我们到达火车站时,只见车站广场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都是背着背包,打着旗帜,佩戴着袖章的红卫兵。在站台的入口处,这里的人更多,他们把手里的火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478
    2021-02-04
  • 二十三、广州也乱了我们刚到广州的时候,那时正是红卫兵大破“四旧”的时候,党政机构正常运作,干部和职工正常上班,社会秩序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1967年1月21日,在首都和外地红卫兵的鼓动下,广州市造反派“省革联”在上海造反派夺权的影响下,夺了省委和市委的大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010
    2021-02-04
  • 二十二、拜访黄花岗正月十一,我们瞻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这是我们在广州市参观的最后一个红色景点。广州市是一个美丽的、历史悠久的城市,名胜古迹很多,革命遗址也很多,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我们已经在广州市逗留了许多天,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拿…[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