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余生一路愁闷,满天的阴霾,行走在上班的途中,虽不寒冷,心中来回穿梭的是自己的工作,工作中的矛盾、挫折,挫折前的种种迹象及言笑,挫折时的冷漠和讥讽,还有推测着各种各样的人的计量,各种各样的力量,乃至于所谓的势术。由此想到曾经的工作、劳作、投入和付出,因…[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我所叙述的春耕备耕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前的事。那时,我还生活在家乡农村——浙西南地区四面环山的一个小山村里。这里地貌环境曾被称之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田少山地多,那时粮食一半是靠种植番薯来充当,才能填饱肚子。番薯耐旱、耐晒、耐土地贫瘠,适应性强,而山地具…[浏览全文][赞一下]
地球是斜着身子自转和绕着太阳公转的。在公转中,形成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度34分的交角,因此,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发生变化,所以才有了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而我国大部分地域处在地球的北半球上,即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便是夏天;太阳直射南半…[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与白衣天使的故事(二)几十年来,在我所接触过的医生中,最使我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牙医,叫唐步甲;一位是西医,叫邹立宇;还有一位是中医,叫李古松。唐步甲原为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我第一次找他看病,是在20多年前。…[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与白衣天使的故事(一)人之一生,没有不生病的。年青时,身强体健,很少生病,生了病也不觉其苦。年岁渐长,疾病渐多,及至老年,病不离身。方感荣华富贵,金钱名誉,皆如浮云,转头成空。唯愿不生病,少生病,生小病;生了病,能遇到好医生,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可是,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进去第一大门口后,院内布满梧桐树。南北红砖小路的两边,住着我们整个初中的各科老师和家属。作为课代表的我,经常有幸去那里参观。去搬我们的试卷、作业本。那个时候,能进一次老师的家,给老师当跑腿的,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夸张的讲,有种古时候,给皇帝传递圣旨的感觉。穿…[浏览全文][赞一下]
今天是你的生日吃了一个鸡蛋,半碗清汤面条,放有几叶菠菜。和妻子微言几句,下楼上班,走的快了一些,觉得心跳太速,便放慢节奏,气沉下来。于是,看到东南隅那片美艳的红光,是那轮伟大的广阔眼神一样,正普照万物,环视众生。过几条街,到开阔处的空域,那旭日已经升起在疏…[浏览全文][赞一下]
有一段大雾在我的记忆中,就像生命中的太虚幻想境一般,与生俱来,不能散去,而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成为我思想深处不能抹去的一笔,成为我回忆深处的最柔软那部分田园。 那是小时候的事情了。春天,正是种树的大好机会。头一天晚上,父亲把我们招集起来:“咱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就业,让我人生独立有了人口再生产的可能。退役了,又回到人独立时无吃无穿的境地,《政治经济学》上的人口生产不行,再生产更不行。“就业”对我而言,是一生中唯一的、退一步说也是最深最痛的一道“伤”。个性的倔强、内心浓重的情绪化、心胸的狭隘……,诸多的因素,让我每…[浏览全文][赞一下]
读林清玄“最动人的含笑花”,不由想起一段往事。第一次听说此花是在三十年前。那年我四十出头,在厂科技图书馆搞技术情报工作。作为核工业的第一代三线工厂,由于工作内容严格保密,当年的厂名仅由三个字的代码(812)组成。寄信地址也只是“XX市XX号信箱”。然而我厂…[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认识骏的时候他在县城里的一个单位部门当副局长,当时我被区公所安排去做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辅导员,也就是全区八个乡的人口普查登记表如何填报登记的技术负责人。而当时的均则是全县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后勤组组长,负责全县人口普查工作的资料和管理工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资料柜的一角,贴墙竖立着一块图板。不知谁把它放在柜子和墙之间的缝隙里,只露出边缘,不留心很难发现。上面落有灰尘,颜色变得暗黄,还有些许霉斑,无疑已搁置很久了。十多年没用过图板,真的好久不见了!我心里默默地感叹,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油然而生。图板,顾名思义是用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每个人心中流淌着一条河,那是一条永远流在心中的河。任流年不止,任草木零落,那条河在心田里总是奔腾不息。它泡哮着,让我在失意挫折时抖擞精神;它奔涌着,让我身在他乡无助时找到慰藉与滋润。那条河流淌的不只是奔腾的川水,也流淌着一汪暖暖的爱,一份天涯海角处缱绻的乡…[浏览全文][赞一下]
晖是我们知青点的一个女知青,大概比我小两岁左右。虽然也称为“知青”,但是她当时只是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如果严格按照知青的标准来说,晖是不能够得算得上是真正的知识青年,配得上山下乡“知青”这个称谓的。因为真正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够得上“知青”这个名称的必须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我看来,通常一个人的名字都是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取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有的是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的是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祝愿。不过,我想,现在而今做父母的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年代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少了许多的时代烙印。…[浏览全文][赞一下]
春华秋实(散文)家的思考人们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人们都舍生忘死地为强国治家而努力拼搏奋斗。在当今人类的社会中,国比家更重要,这里主要说家。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人们往往都是,没有或失去它的时候,梦寐以求地渴望得到它;当得到它的时候,却又往往不去珍惜它。这个港湾…[浏览全文][赞一下]
参军解决了我人生独立的基本生存问题——吃饭穿衣。“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我的从军并非弃笔从戎赴疆杀敌,在这和平年代,军人是一种准备。参军是我儿时的“理想”之一,不过我儿时“作文”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几天前我回到自己曾经下乡当了两年知青的地方,跃入我眼帘的那个曾经只有一条坎坷曲折的乡村小路通往我们的大队和生产队,已经完全没有了原来的模样。从省城出发的一条宽阔的双向四车道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了早已经夷为平地的我们十几个知青居住和生活在一起的知青点那个浅丘旁…[浏览全文][赞一下]
“小谢”管大学有一个人,常被毛主席称为“小谢”,她曾任十七年的毛主席的机要秘书,一直赢得毛主席、江青的欢心。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青云直上,官至中央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她是谁?她就是谢静宜。谢静宜一九五三年毕业于吉林中央军委机要学校,被分配到中共中央机要局工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武夫考教授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又升起一颗耀眼的灾星。这颗灾星就是迟群。迟群一九四九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八三四一部队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六日,清华大学两派武斗越演越烈,毛主席派遣工人宣传队进驻清华大学,…[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