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冬天,更是少不了要和小伙伴们热闹一番的。那个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一样,最喜欢玩的是抽一抽冰嘎,小伙伴们的冰嘎有木头的,还有拿一个铁管上套溜溜的,有一种叫“嗡嘎”,顾名思义,这种嘎一旋转起来就发出“嗡嗡”的声音,在当时来讲,那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把生命融进土地啊,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我爱你,塞北的雪》很喜欢听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曲仿佛把我带到了白雪纷飞的氛围。我也很喜欢冬天,喜欢它的严厉而洁白。…[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是个喜欢唱歌的人,因为唱歌可以陶冶情操、带给我许多快乐和心动。可我很清楚,即便是很优秀的歌唱家也不可能一辈子与舞台结缘,他总有唱不动的时候,总有与心爱的舞台告别的时候。更何况是我这样的“业余歌手”呢?说实话,我一直不愿正视这个话题,总是害怕某一天,自己再…[浏览全文][赞一下]
10月,是秋的季节,收获的季节。10月的风好凉好爽,吹得人直打哆嗦,吹得人头脑清楚。我曾在上课的时间将目光移向窗外,秋天的景象顿时呈现于眼前:校园里的树叶纷纷扑向土地,校园里空无一人,静寂的气氛更增添了秋天成熟的韵味。远处,居民楼排排矗立,闹市中人头攒动,…[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三章宿舍冷战第四十天。在外面"漂泊“了一周,住了一周酒店,迫于资金压力,还是搬进公司宿舍了,虽有千万般不愿意,还是得向现实低头。回想起读书时期住宿舍的时光,已过去二十年了。现如今因为这个原因,已婚的我再次住进单身宿舍,这种”不合群“感跟我预期的一样强烈。…[浏览全文][赞一下]
九十四、重返紫贝封枪后,据点拆除了,民兵们再也无事可做了,许多心急的民兵都赶回家去。这时,我也想起了家,离家那么久了,在兵慌马乱的日子里,我连一点儿口信都没有告诉给家人。许多人都走了,我感到了孤单,于是萌发了回家的念头。可是,我离开紫贝县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浏览全文][赞一下]
九十二、当了“逃兵”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爬起了床,把枪支子弹整理好,放在床铺上,乘着无人,悄悄地离开了据点,我也不告而辞了。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我吹着口哨,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大街上。我早就想离开队伍了,只是没有机会。以前我跟随潘先阳的队伍,…[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八、不寻常的7月转眼间又到了7月份。今年的7月可真热,整整的7月份没有下过一场透土雨,天天是骄阳高挂,热浪滚滚,酷热难挡,难受得很。我们只得躲在乡下的林阴底下,一边打消无聊的日子,一边打听各地传来的坏消息。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到我们这里,同学们都感到惶…[浏览全文][赞一下]
九十一、难耐的一夜滨海市东联站、滨联司和工农兵三派签订了关于停止武斗,实行大联合的协议以后,滨海市的局势慢慢地稳定了下来。但紫贝县井系旗派还滞留在滨海市区里,我们照样驻扎在各自的据点里,活动跟以前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协议中没有解决紫贝县两派的问题。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七、当局出手了在文革中,报纸和广播电台是最重要的舆论工具【当时电视台很少】,也是两派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文革刚开始时,毛主席就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带领了一个工作组,到人民日报社夺了权。从此以后,人民日报一直为中央文革所控制,成了中央文革最重要的舆论工具…[浏览全文][赞一下]
八十九、红总言和北京大谈判开始后,为了尽快地消除派性,制止武斗,促进革命的大联合,在1968年2月初,广东省革筹又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地点在广州。这次去的人更多了,连下面各县市的两派头头也被叫去,人数有千人之多。在省革筹的压力之下,滨海市市三派终于在2…[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革命”年代,我不相信爱情(三则)晓江一、腊华的“爱情”故事心品兄,昨晚看了你的《知青生涯琐记》一文,感慨良多,特别是其中说道:“如果城乡差别就能阻断一个人的爱情,那它就不是真正的爱情。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你能说得清楚吗?也许一辈子都搞不清楚。人实际上多…[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的长征晓江大串联从上海回到学校,学校的造反气氛方兴未艾,没法上课。我们这一群串联归来的“战友”一合计,决定“沿着红军的脚步”长征去!我们各自回到家里准备干粮(炒米粉)、行李(棉被),约定时间从汉囗出发,先步行去韶山。临行前,妈妈给我人民币十元作伙食费。爸…[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六、井系旗派大疏散东坡事件发生后,区革委会和xx军区负责人感到非常震怒,他马上命令紫贝县革委会准备好紫贝井系旗派的材料,上报广东省革委会,内定井系旗派为非法组织,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取缔它。在1967年风光了一阵子的造反派,在1968年就全面走向崩溃。这时全…[浏览全文][赞一下]
八十七、雪上加霜看到符开明和潘先阳两位头头在这危急的关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我们的确感到伤心。由于符开明跟潘先杨闹别扭,抗暴军成立不起来,打回紫贝去也成了纸上画蛋,不了了之。正当我们为紫贝县文化大革命的前途感到无比忧虑的时候,又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象晴天霹雳…[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五、东坡事件人总要是随大流的。当一艘船快要沉没时,船上的人总不会呆在船上等死,他们会弃船而去,四处逃命,去寻找新的依靠。所谓树倒猴孙散,也是这个道理。在7月份,许多井系旗派群众都感觉到,井系旗派这艘派船也快要沉没了,再不离开就会被人家一锅煮了。在县革委会…[浏览全文][赞一下]
八十五、撤离警司夕阳西坠,街灯一盏盏地亮了起来,宣告了夜晚的降临。街道上也逐渐热闹起来。好不容易捱到天黑,到军区去谈判的头头们一个都没有回来,谈判的结果我们一无所知。随着时间的转移,人们个个焦虑不安,许多人对绝食已经失去了信心,有些人忍受不了饥饿的痛苦,偷…[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四、县革委会围剿符开明符开明大闹昌洒墟的消息传到了县城,搞得人心惶惶,县革委会的头头们也急了起来:得赶紧把符开明剿掉,否则,让他们继续胡作非为,谁还相信我们革委会?于是,县革委会抽调一部分工人纠察队,会同东线几个公社的武装民兵,联合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围剿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八十三、新的冲突上个世纪60年代,滨海岛的交通非常落后,在滨海市,仅有几条公路通到下面的县城,而且都是沙土路,乡村根本没通公路。在滨海市的东面,一条大江把滨海市跟东线各县隔开来,这就是南驼江。1939年,日军入侵滨海岛时,南驼江上还没有桥粱。后来,日本鬼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三、符开明其人3月下旬,在滨海区革筹小组和xx军区的压力下,经过讨价还价,紫贝两派在滨海市华侨大厦签订了【停止武斗,上交武器,解散武斗队】的协议,双方代表在协议上签了字。协议签订以后,井系旗派上交了大部分武器,滞留在滨海市的大部分井系旗派人员也在解放军的…[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