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成了难民文革中的滨海市虽说是滨海岛的最高首府,但也只是个巴掌大的地方,规模很小,仅有几条象样的街道,城市居民不超过10万人。滨海市濒连滨海,地域有限,街道狭小,楼房一般两层左右【因为怕台风】。滨联司的据点五层楼是滨海市最高的楼房,东联站的据点解放戏…[浏览全文][赞一下]
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这是永红乐队的队长,随着欢快的伴奏,在渝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的环湖边,纵情高歌。歌声似清泉在林间流淌;似飞鸟在蓝天翱翔。乐队伴奏,旋律轻快,如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此时的黄水,歌声此起彼伏,歌…[浏览全文][赞一下]
看蓝色小河的对岸暮色渐朦胧垂沉在天边的繁星像落在你手中……你听过这首挪威黄昏之歌吗?今日闲来无事,偶然翻阅友人送来的外国民歌歌曲集,随手一翻,落在了第三百零九页,这首歌就出现在所翻的页面上。随谱低声吟唱一小段曲调,感觉还可以,并没有遗忘。这是一首二声部歌曲…[浏览全文][赞一下]
戚是国内一重点大学毕业,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进了这家企业从事化验工作,先在公司分厂,后到了公司质量检验中心,逐渐到了领导岗位。他的前任领导是女的,老公在公司高层岗位,她属于女强人类,工作有几分泼辣,或者说跋扈,听说部门员工大都有几分怕惧她。有实力的人做事泼…[浏览全文][赞一下]
这件事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以前发生的事情了。有一天刚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那时候,我在单位担任主要行政职务,每天打进来的骚扰电话“不计其数”,不是推销物资材料的就是包活、找活的,甚至还有一些无法启口的骚扰电话。我非常纳闷,搞不懂这些…[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二、谁的革委会发生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世界政治历史上最荒唐的一场闹剧。1967年2月5日,“一月革命”爆发的结果,上海造反派打倒了所谓的走资派,宣布夺权成立上海人民公社。从此以后,一场夺权风暴席卷全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十九、冲出牢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1968年春节降临到了人间。在圣殿里,难友热烈地庆祝新春佳节,他们深情地拥抱,高唱毛主席语录歌和革命歌曲,有人甚至跳起了舞蹈,场面激昂而悲壮,联总派的暴徒们感到惊慌,他们乱叫乱喊,暴跳如雷。“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七夕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距离我们吵架冷战已经过去23天了。像今天这样的节日,过去的多少年里,从未曾有过惊喜,没有期待,也没有失望。看着朋友圈里一个个的秀恩爱,一对对的过节,我有的只是习已为常,但表面的风平浪静后,内心一颗越来越坚强的心,…[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一、武斗后的文斗就这样,在建立县革委会的问题上,井系旗派同联总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斗争。早在3月初,在滨海军管会的撮合和压力下,紫贝县两大派联总派和井系旗派的代表开始了第一次接触,在滨海华侨大厦举行谈判。那时大武斗刚刚结束不久,两大派的怨气还很大,当双方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十七、圣殿变监狱1968年1月10日,紫贝井系旗派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东线撤离了紫贝县,紫贝地区成了联总派的一统天下。随后,联总派对各公社的井系旗派进行了围剿,许多来不及逃走的井系旗派红农会骨干人员都成了联总派的“战利品”。联总派在各公社都建…[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革命委员会好毛主席说:“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毛主席又说:“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权力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这两句话…[浏览全文][赞一下]
七十五、东线战斗紫贝岭被联总派攻占一周以后,符开明的队伍转移到昌洒公社沿海的一个偏僻的村庄里。联总派指挥部探知了这一消息,便派出大批人马来剿围符开明的队伍。符开明对敌情了如指掌,他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对联总派进行一次致命的打击,然后安安稳稳地离开紫贝县。他对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难忘的年代第二章第三节在三年自然灾荒的日子里-4一九六零年的秋天到了,自然灾害並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人民政府虽然想方设法改善人民生活,但是,仍然很难提高老伯姓的生活水平,只能按月按定量供应粮食,每人憑票供应的半斤猪肉和少许鸡蛋就是当时最难得的美食。扬…[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难忘的年代第二章第三节在三年自然灾荒的日子里-3我和周德勤在菜地里干完活后,慢步返回我家院坝,看着晨曦中洒下的一片金黄,菜地里的各种蔬菜张着嘻嘻的笑脸,心里面的快乐真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为了犒劳我们的表现,妈妈给我们准备的早歺是红苕稀饭,镘头和自家做…[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难忘的年代第二章第三节在三年自然灾荒的日子里-21960年,高二上学期刚开学不久,同学们已经觉查到自然灾荒更趋严重的事实。学校领导还组织召开了“团结起来,战胜自然灾害”的动员大会,向全校师生员工讲述了当前气象状况异常,全国人民面临长年干旱,粮食减产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难忘的年代第二章第二节在三年自然灾荒的日子里-11959-1961年,我国大陆地区由于气侯条件异常,连续三年大面积干旱使农作物减产,各类付食品供应量相应减少,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难,重庆地区也不例外。在三年自然灾荒的日子里,我正在重庆七中上高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难忘的年代第二章第二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时光在流云中缓缓逝去,记忆插上翅膀飞回到1982年。当时我还在交通部马鞍山港务管理局工作,历经了文革时期社会动乱和磨炼,逐渐走向成熟。我和秀实妻子是大学时相识相恋的年青人,1962年7月四川冶金学院折销…[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难忘的年代第二章第二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2这个别开生面的家庭讨论会开了很久,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才结朿。在那个年代里,因为埋头炼钢几个月,平时没有时间看报纸,只知道58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毛主…[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二章难忘的年代第二章第二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1070万吨钢上天后不久,同学们都返回学校,在老师们的敎导下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老师们白天授课非常认真,晚上还要到班上来辅导同学们上晚自习,无论是讲授语文、代数、几何、政治主科的老师还是讲授物理、化学、生…[浏览全文][赞一下]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被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有的时候是老师讲的内容真的没有搞懂,唯恐被提问时所问非所答,让同学们耻笑;更多的时候是老师讲的内容听懂了,只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口,万一要是答错了,害怕同学们会说,不懂装懂。总之一句话,都是面子作怪。本…[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