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大三线建设的日子里老君滩滩險观察记实—5华东水利学院的同学们刚走不久,黃草坪发生了一件震撼彝族乡亲的大事,家住“拉姑”山区里的彝族同胞听说黄草坪来了一条能自由行走的机动船,山里彜家人可是一辈子都没见过!有户彝族三兄弟几经磋商后,用简陋的竹橋抬着八十多…[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参加大三线建设的日子里老君滩滩險观察记实—4为了协助船员们尽快改善生活,凌时人和我磋商后决定,由我带着徐瑞虎船长到老君滩山上的小村镇里买点猪肉回来打牙祭,徐船长还带了位年青船工同行,大家都揹了个大背篓。希望能多买点好吃的东西回来。我们仨人气喘呼呼地爬到山…[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参加大三线建设的日子里老君滩滩險观察记实--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们仨人艰苦跋涉终于目睹老君滩的真容后,心里面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望着奔腾咆啸的老君滩,沉浸在如何进一步开展观察工作的思绪中。看见我冥思苦想的模样,那位彝族小女孩笑着对我说:这位大哥哥,…[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参加大三线建设的日子里老君滩滩險观察记实--2在大木船上住了一宿,由于从会东县城出发后连续奔波了好几天,实在是太累了,当徐瑞虎船长把我俩喊醒后,我俩走出船舱一看,太阳都快晒到屁股了。早歺的伙食很简单,稀饭加咸菜,一点新鲜蔬菜都没有。刚吃完早饭,大木船上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参加大三线建设的日子里老君滩滩险观察记实-1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水62-2班的同学们来到了云南省会理县城,会理是四川凉山彛族自治州南部重镇,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秘古城。当汔车驶入一座古老的城门时,同学们推开车窗快乐地四处张望,总想看看当地人们生活的模…[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海是区委的秘书,之前在另外一个地区的县上工作。因为妻子在农村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家庭,八零年组织将他从外地调回到家乡所在地工作。此后,我便与文海秘书成为了同事。当然,由于年龄原因他属于我父母一辈的人。在文海之前的区委秘书姓廖,也是一位工…[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们的过去七六年唐山7·28大地震后,我家和邻居们一起在镇东头的防震棚里住了近两个月,防震棚非常简陋,每家都是用东拼西凑来的竹竿、苇席和塑料布之类的材料搭设而成的。好在我们安营扎寨的位置还不错,紧邻护庄河拐弯儿处水面最开阔的地方。古老的小镇外围环绕着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五十、战斗真相文革武斗至今是,将来还可能是中外古今的一大奇观。在文革中,本来就没有深仇大恨的群众却分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高举着同一面旗帜,呼喊着同一个口号,高唱着同一首歌曲,互相残杀,毫不手软。这些彻头彻尾的革命造反派甚至连“一句等于一万句”的毛主席指…[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郁闷的日子拿了调令去公司工程部报到,到部领导办公室,办公室门趟开着,但里边没人,过了一会见有人进去,再次登门,递过调函,似乎有点意外的感觉,接过函,没啥情愿的说了一声让我坐,于是在一旁的凳子坐了。他出去了一会,后来才知他是去安排办公室事,我便到了工艺…[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五、“烂仔班”也不“烂”了1981年春,我到文中报到,开始了我中学教师的生涯。当时,很多斑里的同学都不知道我在母校当老师,由于我工作较忙,也很少跟同学们联系,同学之间的信息很闭塞。班里有两位同学比我早一年进了文中,一位姓李,80年文昌师范学校毕业,分来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十八、“跛脚”的战斗但主攻方向还没有发生战斗,木材厂一带悄然无声,只有草丛里的小虫在不知疲倦地鸣叫着,跟紫贝岭上的枪声、呐喊声遥相呼应,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一场期待已久的激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也随着快速地跳动起来。我虽然不直接参加这场战…[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四、臭老九帽子还在我来文中工作一年后,学校分给了我一间新宿舍,这时我才有了一个象样的家。开学后,我把大儿子带来学校,把他送往在附近一所小学里读书。我还没有自己的厨房,我就叫他在学校大饭堂里吃饭。不久,我爱人也带小儿子来了学校。小儿子还没上学,就在学校里玩…[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十七、战前动员古老的、久负盛名的紫贝中学成了一座兵营。早上,我又来到母校,在校园里,人们再也看不到背着书包和拿着课本的教师和学生,而是一群群背着步枪、扛着子弹箱的武装人员。太阳出来以后,学校大门也给封锁了,门口有几个民兵在站岗,一座临时制做的铁刺木栏,卡…[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三、虚张声势吓烂仔80年代初,“治安问题”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当时,社会治安形势恶化,恶性事件不断,老百姓的安全感很成问题。在文昌县城里,我经常看见流氓烂仔们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街巷和闹市中,他们或长发披肩,或戴着黑墨镜,或穿着大喇叭裤,大摇大把地走在大街…[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十五、重访母校陈华训的死激起了井系旗派广大群众的无比愤慨,他们纷纷上书指挥部,要求主动向联总派发动攻击,决心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向联总派讨还血债。井系旗派头头充分利用了这一派群众狂热的复仇心理,觉得这是煽起井系旗派战斗激情,扭转战局的最好机会。于是,在海…[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二、文中老师不好当八十年代初,文昌中学校园还是老模样,除了新建的一栋教学大楼外,所有的建筑物还是我六十年代读文中时的旧校舍。一条旧校道把校区分成两块,东校区是初中部的教室和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师会议室和学生饭堂都在这一块。西校区是高中部的学生宿舍,科学馆…[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十三、海垠求生由于海水不断地上涨,淹没了所有低洼的地方,这个海垠显得非常辽阔,简直没有个边,除了红树林就是海水,看不到一块陆地。在夜里,我分辨不出东南西北,只能朝着有红树林的地方走,以为到了那个地方就是岸边。可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当我用尽了力气赶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一、百尺竿头从头越1981年春节过后不久,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文昌中学。映入我眼帘的,都是那些旧的建筑物,学校总体面貌没有变,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宿舍还是原来的宿舍。校门没了踪影,在它的原址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十一、空手而归曾指导员把我们带到军官食堂,招待我们坐下以后,就把吴雄带走了。我们等待了一会儿,几名战士抬来了一筐筐的饭菜,正冒着热气,油条、馒头、包子、肉粥、汤面,应有尽有。我们饿极了,也顾不得面子,一齐拥上去,放开肚子吃了起来。吃完饭以后,曾指导员又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听从母校的召唤1980年底,我在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学习了三年后,毕业了。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毕业分配,我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我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有了铁饭碗。我担心的是,我已经有了家庭,如果被分到边远的山区,一辈子呆在穷山辟野,我的爱人怎么办,我的孩子怎…[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