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年刊)2011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上海市,由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并得到天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资助旨在推进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之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主要关注中国散佚而存诸国外的文学史料,且适当提供各国研究之最新理论和动向。
文集访问量: 1732 次
音乐列表
洪濤一、引言《詩經》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産,不少《詩經》詩句和寫作手法爲後世所蹈襲,連外交用語和民間風俗也受到《詩經》的影響。近人陳子展(1898—1990)説:“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到了今天,在香...
陳正宏復旦大學圖書館新近發現了兩種琉球漢文文獻,分别是《四本堂詩文集》佚名批校本和《琉球國志略》琉球鄭德潤評點本。《四本堂詩文集》是琉球王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文臣蔡文溥的詩文集。高津孝教授主編的《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已經收入一部《四本堂詩文集...
川本皓嗣(閆朝華譯)身處交流的文化中——漢字和假名川本皓嗣(閆朝華譯)今天作爲2004年大手前大學《在交流的文化中》的第一次公開講座,讓我們共同思考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漢字和假名。平時我們幾乎無意識地將漢字和假名的讀寫區分開來,並不覺得這...
趙怡中國文學與中國人物研究超越國境、戰争與時空的異國戀人——日本女作家森三千代筆下的中國軍人形象趙怡鈕先銘(1912—1996)出生於名門世家,少年時代赴日留學,193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2期生)。九一八事變後回國從軍,後轉赴南京任炮...
奥野信太郎(黎躍進譯)中國人的心奥野信太郎(黎躍進譯)初夏時節,清晨睁開雙眼,兩只鳥兒的啼叫聲縈繞于耳。這是一種久違的鳥鳴,似乎還是在小時候我們聽到過。那時候東京還是個安静的都市,在城市周圍以及鄉村裏能聽到杜鵑的啼鳴,和這聲音很是相似。一問中國人...
高恒文畢婧書信中的故事——周作人與江紹原往來書札箋疏(二)高恒文畢婧四1927年12月14日,周作人致江紹原的信中説:我近來殊不做工作,就只編了兩部“文存”以騙錢,此外應了北新半月刊之邀譯了一篇小文,乃是Miss哈利孫著希臘神話中論Mountai...
鮑國華中國文學文獻研究魯迅輯校古籍系年鮑國華編寫説明一、《系年》擬將魯迅輯校古籍的知識背景、資料準備、學術成果以及學術交流和論争的相關情況以編年方式加以記録,力圖展現魯迅輯校古籍的生成過程以及相關學術研究的基本面貌。二、《系年》主要依據魯迅輯校古...
宋紹香趙樹理文學在俄蘇:譯介、研究、評價宋紹香文學貴在創新。趙樹理文學“除了主題新穎外,敍述方式也很新穎”(小野忍);它“運用生動的群眾語言,準確地表現出具有獨特個性的典型人物”並創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趙樹理式”的“文體”與“文風”(雅·普實克)...
尹永達戴遂良《現代中國民間故事》一書的耶穌會色彩尹永達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學作品向法國的譯介與傳播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應將這些行爲置於當時不少譯介者所處的宗教話語體系中來觀察和理解。他們對中國文學的理解,往往打着符象派...
職莉莉中國文學的域外傳播研究12—14世紀中意文學作品的相互影響及原因職莉莉一、引言中國文化對於歐洲各國來説一直是一個感興趣的主題,這並不是現今才有的現象,而且這種興趣廣泛的表現在藝術、經濟、文化、文學等各個方面。意大利對中國上千年所傳承的文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