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645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芳草斜阳时
  • 混沌虚空
  • 梦乡醉哉
  • 胡谈
  • 谷一
  • 牧雪吹箫
迷失的“归来” 2023-11-09 08:48

骆淑文摘要:《归来》改编自《陆犯焉识》,和其他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一样,毫无疑问会和原著有差异,只是《归来》和《陆犯焉识》差异之大,还是颇令人意外。《归来》对小说的改编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从自由的追求到爱情的守望、从人性的探究到温情的慰藉、从深沉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331)

黄诗娴摘要:1949年,在国共战争中战败的国民党军队带领上百万人撤退台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国民政府撤退台湾后在台湾实行“戒严”,两岸开始了长达38年的隔绝,随军迁徙至台湾的大陆移民的离散经验与思乡情绪,伴随他们在台湾寻找身份认同...

浏览全文 阅读(29368)
压抑与解脱 2023-11-09 08:48

李仕芬摘要:《翠丝》是香港首部以跨性别为题的长片。男主角51岁,已婚有儿女,生活安定。为了符合传统的社会角色,他多年来一直压抑做女人的欲望,后来决定改变原来的男性身份。在镜头带动下,阁楼、天台屋、镜或玻璃、梦及回忆、粤剧等相关叙述,有效地推进剧情...

浏览全文 阅读(29354)

教鹤然摘要:1949年是台海两岸兼具政治与文学双重意义的转捩点,该年前后随军迁台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潘人木作为迁台作家的代表人物,其长篇小说《莲漪表妹》的写作与修改跨越了30余年。文章通过对文本修改细节的分析与比对,希...

浏览全文 阅读(29366)

张钰摘要:《送报夫》是杨逵在台湾日据时期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其独特之处在于对“日本经验”和“台湾经验”的双重书写、所具有的“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双重思想。但一直以来,对《送报夫》主旨思想的认识却众说纷纭,在“民族”与“阶级”话语之间摇摆不定。...

浏览全文 阅读(29377)

余荣虎摘要:从1949年到1987年,是台湾历史上的“戒严时期”,期间台湾社会经历了多重转型:从“日化”转向“中国化”,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本土化到“西化”。此时的乡土小说深入细腻地描绘了转型期乡土社会经历的“三苦”:贫穷之苦、农业衰退之苦...

浏览全文 阅读(29345)
论卢新华叙事的价值 2023-11-09 08:48

彭志恒摘要:构成中国现代叙事主干的主要是那些站在人性论立场上对中国生活的现实主义书写,卢新华的创作在这个文学史链条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的深层叙事学结构与鲁迅开创的现代文学叙事不谋而合,同属于极简型的“人性与否定人性现实”的形式。他的创作体现了晚...

浏览全文 阅读(29310)

曾令存摘要:在作为知识谱系的“80年代”中,包括当代文学史在内的文学史编写是个能够以小见大的命题,它沉淀了新时期文学界有关“现代化”与艺术审美的想象。历史地看,在影响80年代乃至后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因素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以“回归五四”为目标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281)

摘要:这是王德威为刘再复即将在台湾和香港出版的新书《五史自传》所写的序言。他总结刘再复去国之后“第二人生”的要点是:告别革命、放逐诸神并开启“文与心”的空间。关键词:王德威;刘再复新书;《五史自传》;序言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浏览全文 阅读(29283)

摘要:此文是刘再复为国际研讨会“五四之后:当代人文的三个方向——夏志清、李欧梵、刘再复”准备的讲话稿。该会议由哈佛大学王德威和香港科技大学刘剑梅召集,2019年5月9日-10日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文中谈及他对五四的看法并总结自己思想的两次变动。关...

浏览全文 阅读(2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