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647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芳草斜阳时
  • 混沌虚空
  • 梦乡醉哉
  • 胡谈
  • 谷一
  • 牧雪吹箫

余荣虎摘要:1949年到1987年,是台湾历史上的“戒严时期”,这期间台湾社会经历了多重转型:从“日化”转向“中國化”,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本土化到“西化”。此时的乡土小说深入细腻地描绘了转型期乡土社会经历的“三苦”:贫穷之苦、农业衰退之苦...

浏览全文 阅读(29130)

王丹丹摘要: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是一个有着特殊生命际遇的群体。这个群体承载了父辈一代和自身一代共同的关乎历史、族群、自我的“集体记忆”。他们以文字为记忆媒介,在超越时空背景的记忆空间里感喟历史、溯源情感、寻找自我。在原乡的追慕、身份的追寻中印刻下个...

浏览全文 阅读(29141)

张钰摘要:《送报夫》是杨逵在台湾日据时期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其独特之处在于对“日本经验”和“台湾经验”的双重书写、所具有的“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双重思想。但一直以来,对《送报夫》主旨思想的认识却众说纷纭,在“民族”与“阶级”话语之间摇摆不定。...

浏览全文 阅读(29140)

教鹤然摘要:1949年是台海两岸兼具政治与文学双重意义的转捩点,该年前后随军迁台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潘人木作为迁台作家的代表人物,其长篇小说《莲漪表妹》的写作与修改跨越了30余年。文章通过对文本修改细节的分析与比对,希...

浏览全文 阅读(29190)
回眸“五四”百年 2023-11-09 08:48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决定性地走上现代的一次思想、学术的文化运动,它的基本文化取向是“反古”、反传统、“慕外”或向西方借取吸收学习。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思想从20世纪初以来就已经是思想界的强音。五四新文化运动建立了科学文化与美学文化...

浏览全文 阅读(29208)

俞春玲马海洋摘要:施叔青的小说题材涉猎广泛,其不断迁徙的经历带来了身份的模糊性,也使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意蕴和多重文化特色,因而其创作被称为“施叔青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施叔青作品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在研究视角、方法等方面有了长...

浏览全文 阅读(29207)

张丽芬摘要:旅美汉学家陈小眉教授出版著作《奠基伟人的回归:舞台上的中国革命及其回响》。这是一部关于1960年至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流表演艺术的专著。该书覆盖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表演艺术和政治的纷繁复杂的纠葛、互动,探讨了以政治教育为主旨的表演艺...

浏览全文 阅读(29237)

肖徽徽孙立摘要:以中国书院发展史为背景,从文学视角关注清以前的书院和文学的互动,可发现书院和文学从书院创立之初就有密切关系。唐五代进士科考诗文直接孕育书院文学教育的萌芽,宋代语录体的出现与科举关系的日益密切昭示着书院文学教育因素的持续发酵,明代书...

浏览全文 阅读(29319)

刘璇摘要:李朝时期,朝鲜文人在阅读中国通俗小说及本国汉文小说后,常以序跋形式抒发其阅读感受,它们便成为集中展示朝鲜文人通俗小说观念的重要材料。朝鲜文人最初对中国通俗小说的认识,在中国通俗小说观念与本国儒学观念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颇为矛盾的面貌。李...

浏览全文 阅读(29332)

张景兰摘要:旅美女作家施玮的长篇小说《叛教者》是华文文学中一部反映中国基督徒命运与灵魂世界的厚重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中国本土基督教会的兴起、发展、分裂、中兴和溃散的曲折历程,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面目如生,具有历史真实和...

浏览全文 阅读(2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