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65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芳草斜阳时
  • 混沌虚空
  • 梦乡醉哉
  • 胡谈
  • 谷一
  • 牧雪吹箫

俞春玲马海洋摘要:施叔青的小说题材涉猎广泛,其不断迁徙的经历带来了身份的模糊性,也使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意蕴和多重文化特色,因而其创作被称为“施叔青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施叔青作品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在研究视角、方法等方面有了长...

浏览全文 阅读(29494)

张国功高天义摘要:黄万华新著《跨越1949:战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在宏观上以中华民族文学的流动性叙述为框架,在微观上注重转型中丰富的差异性、可能性,同时引入文学媒介、文图等新途径来分析,做到宏观与微观、理论与材料、历史逻辑与文学现...

浏览全文 阅读(29361)
跨文化展演与抵抗 2023-11-09 08:48

李卉芳摘要:在诗集《纯黄狂想曲》(RhapsodyinPlainYellow)中,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MarilynChin)运用双语写作,如嵌入汉字,再现中国古诗意境及创作汉字视觉诗等,充分运用诗歌的形式美表达族裔诉求。通过超越国界的对话,诗人...

浏览全文 阅读(29325)

陈小亮摘要:以余宝琳《隐喻与中国诗》《寓言、寓言式批评与诗经》《间离效果: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三篇论文和著作《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意象解读》为基础文本,描述余宝琳对隐喻、寓言、意象、抒情诗等中西术语概念差异的比较,总结余宝琳从宇宙一元论、刺激-反应写...

浏览全文 阅读(29253)

肖徽徽孙立摘要:以中国书院发展史为背景,从文学视角关注清以前的书院和文学的互动,可发现书院和文学从书院创立之初就有密切关系。唐五代进士科考诗文直接孕育书院文学教育的萌芽,宋代语录体的出现与科举关系的日益密切昭示着书院文学教育因素的持续发酵,明代书...

浏览全文 阅读(29268)

刘璇摘要:李朝时期,朝鲜文人在阅读中国通俗小说及本国汉文小说后,常以序跋形式抒发其阅读感受,它们便成为集中展示朝鲜文人通俗小说观念的重要材料。朝鲜文人最初对中国通俗小说的认识,在中国通俗小说观念与本国儒学观念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颇为矛盾的面貌。李...

浏览全文 阅读(29306)

曾令存摘要:在作为知识谱系的“80年代”中,包括当代文学史在内的文学史编写是个能够以小见大的命题,它沉淀了新时期文学界有关“现代化”与艺术审美的想象。历史地看,在影响80年代乃至后来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因素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以“回归五四”为目标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331)
迷失的“归来” 2023-11-09 08:48

骆淑文摘要:《归来》改编自《陆犯焉识》,和其他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一样,毫无疑问会和原著有差异,只是《归来》和原著《陆犯焉识》差异之大,还是颇令人意外。《归来》对小说的改编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从自由的追求到爱情的守望、从人性的探究到温情的慰藉、从深...

浏览全文 阅读(29233)

黄诗娴摘要: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战败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裹胁上百万人撤退台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国民党残余势力撤退台湾后在台湾实行“戒严”,两岸开始了长达38年的隔绝,随军迁徙至台湾的大陆移民的离散经验与思乡情绪,伴随他们在台湾寻...

浏览全文 阅读(29158)
压抑与解脱 2023-11-09 08:48

李仕芬摘要:《翠丝》是香港首部以跨性别为题的长片。男主角51岁,已婚有儿女,生活安定。为了符合传统的社会角色,他多年来一直压抑做女人的欲望,后来决定改变原来的男性身份。在镜头带动下,阁楼、天台屋、镜或玻璃、梦及回忆、粤剧等相关叙述,有效地推进剧情...

浏览全文 阅读(2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