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66 次
音乐列表
文/宋连庠忆念“江南猫王”陈莲涛文/宋连庠陈莲涛与“关门弟子”刘鹤(1991年)2016年乃江南“猫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莲涛(1901—1994)诞辰一百十五周年纪念,爰以斯文怀之。送来一幅猫蝶图,形态逼真见功夫。猫痴自有痴魔术,每餐吃饭...
文/江浩叶露茜:上海滩最后的玫瑰文/江浩1936年赵丹与叶露茜、蓝苹与唐纳、顾而已与杜小娟三对新人合影于杭州六合塔下,主婚人为沈钧儒无论是翻阅中华民国电影史,还是研读中国当代戏剧史,亦或是搜索破译中共谍报史,你都会不可避免地碰见一个名字:叶露茜!...
文/吴宗锡杨振雄情系古典文/吴宗锡吴宗锡笔名左弦、夏史等。诗人,作家,戏曲曲艺理论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著有多种评弹作品和评弹理论著作评弹原属民间通俗文艺。新中国成立后,评弹艺人受了新文艺思想的熏陶,努...
文/钱虹钱谷融:一生最大的兴趣是读“人学”文/钱虹钱虹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著有《女人·女权·女性文学》《缪斯的魅力》《文学与性别研究》《灯火阑珊:女性美学烛照》《香港文学史》(合著)等,部分著作获优秀论著奖钱谷融原名钱国荣,文艺理论家,华...
采编/木曰雨把脉中国影市:有一种傲慢叫“懂得观众”采编/木曰雨最近国产电影论坛异常热闹,上海这边有“电影编剧研讨会”,海口那边有“电影投资论坛”,大牌导演冯小刚、陈国富、何平、文隽、孙周、李杨、金成洙,著名编剧束焕、芦苇、汪海林、董润年,以及王中...
采编/本刊记者胡凌虹全球化语境下的城市记忆、想象和认同采编/本刊记者胡凌虹渐近新年,让人欣喜又焦虑,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堵城”即将有机会舒缓一下,但部分都市人再次陷入疑团,到底何处是家?是所定居的城市还是那个遥远的故乡?随着一些城郊和乡村纷纷被塞...
采编/曾凌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与当代表达——从“《海上生民乐》音乐现场”谈起采编/曾凌何占豪罗怀臻刘文国罗小慈李昂2016年10月12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原创新作《海上生民乐》音乐现场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启序幕。起初,闻此消息时,很多人的第...
采编/丁妮乌镇“青赛”,孵化中国戏剧的未来采编/丁妮空手剪彩毫无疑问,今年办到第四届的乌镇戏剧节已经如当初预想的那样成为了“中国的阿维尼翁”,不仅汇聚了中国最好的戏剧导演和他们的剧目,从世界各地应邀而来的名团、名剧更让人目不暇接。但四年下来,有一...
文/本刊记者陈雷扣住热点槽点,触发泪点笑点——“海派滑稽路在何方”系列报道之二文/本刊记者陈雷上滑新戏《皇帝勿急急太监》海报本刊今年第四期发表《居危思危,海派滑稽路在何方》一文,用较多的笔墨分析了海派滑稽告别黄金时代、走向衰落的种种原因,也以满腔...
城市的独特味道“2016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这是听上去蛮高大上、蛮学术的名谓,很多文化专家近悦远来,为“城市”命题会诊开方,有说大道理的,也有说小道理的,基本围绕“叙事、记忆、想象、认同”等核心词语展开论证。而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在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