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非翻译刊物,但偶发译评文字,甚至比翻译专业刊物上的,犹有看头。前几年刊一文,名《一本没有翻译过来的书》,(严复“译犹不译”之语译?)题目尖新易记,至今不忘。这次施康强先生的一道《红烧头尾》(一九九五年第一期),文章做得很讨巧。此文可视为其...
方守金夏中义《世纪初的苦魂》主旨是比较研究王国维与叔本华的美学、哲学关系。然而在我看来,作者对王氏之死的价值探询,无疑是本书的华彩乐段。虽说当年王氏自沉昆明湖所激起的轩然大波在社会上早已平息,但学界近七十年来却一直不能忘怀。只可惜多从外部环境来求...
许渊冲《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一期发表了施康强的《红烧头尾》一文,评论了《红与黑》四种译本的“头尾”。“头尾”还可以另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闻家驷先生代表第一代译者,是“头”;我和罗新璋先后是闻先生的学生,代表第二、三代;郭宏安又是罗新璋的学生,是“尾”...
卢英平在本校图书馆(现更名为逸夫馆)社科阅览室见到这么一个书单,对它颇有想法。现先抄录如下:1.《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2.《邓小平的历程——一个伟人的一生和他的世纪》;/3.《邓小平文选》,青年读本;/4.《毛泽东的读书生活》;/5.《歌德...
张慎本世纪初,传统哲学面临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和世界观趋向的全面进攻,面临生存危机,胡塞尔通过对意识所作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创立了现象学这门全新的理论和方法,为哲学的自我更新带来了生机,使现象学成为二十世纪一个较有影响的哲学流派,用伽达默的话来说...
丁守和听说《读书》杂志一九九三年十一期有文章批评了我们编的《五四期刊介绍》(三联书店一九五九年版,共三卷)。把文章找来看一下,是这么说的:“……许多人物和作品被历史断然拒绝,似乎从未存在过。读哲学的没有读过张东荪就像学音乐的没有听过黄自一样不是什...
崔海峰“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在英雄本色被混淆,人的形象被扭曲的年代,一位当代中国诗人的这一诗句,本身就体现出英雄的品质或气概。英雄追求完美但并不完美。对于英雄,浮夸和掩饰纯属多余。英雄原本就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能,维护和平与发展的...
淋漓一九九五年第一期《读书》韩少功《心想》一文,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现代化与心灵拯救。唯工业,唯技术,唯物质的工业文明与其说使人类失掉了个性的灵魂,人文的文化,真实的自然,不如说人类驾驭现代化进程措施不力,自甘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和牺牲品。...
袁筱一做这篇文章,好象有点中了(亦或是心甘情愿地跳入了)文人的连环套。因为是写在孟湄登于《读书》杂志一九九五年第九期的《爱是最难的事》之后。这一回,想从爱说起。还是忘不了若干年前看的《情人》里的那个镜头,那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在汽车玻璃窗上印下的一吻...
吕文浩黄延复新文化运动期间,蔡元培先生有一段名言,论及大学应如何对待教师。其中说,教员应“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