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931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北侨三叔
  • 宁星
  • 孤树
  • 姑娘为谁红了眼
  • 沂河渔翁
  • 宋家园
要承认落后 2023-11-09 08:48

毛娄王小波在《智慧与国学》(《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十一期)所言的心态:没有驴多好。驴是撵不走的,“杀掉、阉掉和马配骡子;没有一种是成功的”,是值得注意的。同样,梁小民先生坦言:《重要的还是学习》(《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七期),也是明智的言论。借题发挥...

浏览全文 阅读(21874)

解析“国学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六日、二十七日《人民日报》在“文化探访录”专栏中,就“国学、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话题访问了季羡林、庞朴、何博传、朱正琳、王焱、汪晖、刘军宁。季羡林认为,如今“国学”再度提起有两个层次的原因:一是想让社会了解中...

浏览全文 阅读(21948)
双向的文化殖民地化 2023-11-09 08:48

李大强有人把文化殖民地化视作深刻而真实的威胁,有趣的是我们的日本邻居似乎没有这份烦忧。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热忱百倍于中国,按说他们该更有资格警惕文化殖民地化的危险,奇怪的是虽然也有过“和魂汉才”和“和魂洋才”的口号(大致相当于我们的“洋为中用”),...

浏览全文 阅读(21951)
出狱与入狱 2023-11-09 08:48

吴根绍刘军宁演绎的兰德新个体主义伦理学(《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十二期),在指陈忘“我”论种种弊端时,层层推进,论证有力,很容易激起读者于理于情对忘“我”论的厌恶。而在接下来的部分,正面论证存“我”论的合情合理,却没有第一部分那种效果,因为存“我”论...

浏览全文 阅读(21919)

吴道平乔姆斯基和他的语言理论坐落在美国麻萨诸塞州康桥镇的麻省理工学院,一向以其造型独特、结构新颖的建筑与同在一地却古色古香的哈佛校园相映成趣。然而,就在众多美仑美奂的楼宇之间,却有一栋油漆剥落、形象破败的二层木楼,编号二十楼。每当春暖花开,校园姹...

浏览全文 阅读(21932)
艺术与伦理的对峙 2023-11-09 08:48

殷小苓因顾城的事件,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福克纳故事中的爱米丽·格瑞尔森小姐虽与顾城时异地异人异,却同样努力与世隔绝,又同样把爱人残杀。不同的是,顾城遭到谴责,福克纳的故事却因把一个谋杀主题表现得绝伦非凡而...

浏览全文 阅读(21858)
愿忘我到底 2023-11-09 08:48

萧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期《读书》来时,本地正掀起热热闹闹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热情感召下我也从羞涩的囊中挤出若干。就在此时拜读了刘君的《毋忘我》一文,仔细检点一下,看来自己还是一个忘“我”论者,至少在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时是忘“我”的。然后我又联想到两件事...

浏览全文 阅读(21905)
永远的警惕 2023-11-09 08:48

刘哲君雷颐先生在《警惕“真理”》一文中指出,有许多人追求尽善尽美的社会。由此想起了波普尔。他早就指出了追求完美社会的弊病和恶果:如果你要建立将来的完美社会,一旦建立起来,你就会使那个社会永恒化,这就意味着要阻止变化过程。因此,无论是反动的理想还是...

浏览全文 阅读(21929)
现代之路与传统精神 2023-11-09 08:48

翟志宏现代化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期望,然而现代化进程给人类历史带来的仅仅是荣耀和希望吗?我们在它辉煌的车轮碾过后的大地上难道就听不到些许痛苦的呐喊吗?美国学人艾恺(GuyS.Alitto)先生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凭吊文化...

浏览全文 阅读(21973)

陈四益丁聪李端之友,登龙折桂,东归觐省。送行之际,正己赋此,或正挟鱼肉以劝其快朵颐耶?或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不厌鱼者,望东归后鱼雁频传也”。比求之过深矣。江边住者嗜鱼,亦如晋人嗜醋,齐人嗜葱,湘人嗜辣,吴人嗜甘。投其所好,人必不厌。一...

浏览全文 阅读(2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