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王劲松张濒朱建新一九九三意大利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席阿基尔·波尼托·奥利瓦(AchillBonitoO1iva)来中国挑选作品。尽管中方召集人向他提供了详细资料并力主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前卫艺术现状,但奥利瓦先生最终还是只选择了他感兴趣的东...
狄百瑞《儒家的问题》商榷显而易见,狄百瑞教授《儒家的问题》(WmTheodoredeBary,TheTroubleWithConfucianism.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1)一书乃“爱心”力促的成果。狄百瑞的英文典雅...
陈东有《中国死亡智慧》认同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观念,但其智慧的基础还是建筑在本土文化之上。作者把儒、道、佛、墨、法五家散于各类典籍中有关死亡观念的论述搜集起来,作为自己阐发观点的起点和借鉴。儒家从死亡本体论出发,得出的对死亡必至的理性主义态度,...
郑逸文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诗人涂写在纸上的诗行都浸在忧郁中了。浪漫是诗人的气质,而浪漫得稚气以为天空永远充满希冀阳光明媚,那么落雨的季节里阴翳的日子里多情的诗人感怀的便是忧郁。聂鲁达这种雨季的忧郁似乎与生具来——“关于童年的岁月,我首先要说的是,令...
周荣胜耶稣确实存在过,是一世纪反抗罗马统治的群众运动的领袖人物,只是后来附会了一些神话成分,这一历史人物,也就被人神化了。可是支持这观点的材料还是教会编的那四部福音书,实在令人尴尬。如福音书中的耶稣生平竟有两段空白:公元前七年出生在伯利恒,有东方...
韩子勇张承志的《心灵史》在我们这座首府城市只有一家个体经文书店有售,和《古兰经》等伊斯兰教印刷品摆放在一起。这家小店的旁边是金壁辉煌装修漂亮的汗腾格里清真寺,那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是中外宾客来乌鲁木齐后常去的一个景点,大寺底层的摊铺货档摆满英吉...
王绯“跨世纪文丛”苦心经营出一个“跨”字,轻巧地避开了“世纪末”的沉重与暗淡,以最简捷的方式将本世纪深深的忧患替换成对下一个百年梦的向往。但世纪性的告别,总无法遗弃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的确,整个民族和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一份永远卸不掉的沉重在人生行...
张菡我喜欢苏轼那首“莫听穿林竹叶声”。精神的坎坷中跟着他竹杖芒鞋多了些轻快的野趣。生活于山林,风雨频仍。或许由于松荫崖背之下还有间安稳的小舍,淅淅沥沥声时常助我恬然入梦。读W·哈德逊的《后现代性和当代社会思潮》又在这初夏的午后,斜风急雨穿过浓绿的...
黄开发舒芜先生的《周作人的是非功过》收录了十一篇论文,是对他五年间周作人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舒芜的周作人研究起步不算早,然而他是带着相当的积累和准备加入到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去的。书中的首篇《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周作人概观》发表于一九八六年,是作...
何祚榕关于历史创造与历史发展动力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流行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据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之一。一九八四年黎澍撰文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采用过这一提法,“他们经常是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