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从雷颐《自将磨洗认前朝》(《读书》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一文我们读到了陈凯歌关于忏悔与控诉错位的精辟之论。然而我认为当前中国知识界的关键仍是忏悔的缺欠。在灾难中的所谓“忏悔”大多是“臣罪当诛兮天子圣明”式的套话,何曾发自内心。没有发自内心的忏悔...
王秀芹以文化教育、终极关怀为至上者,在中国尚寥有几人,高举猎猎作响的人文大纛,作匍匐状、寂寞态踽踽前行,实不乏先见之明。可歌可泣啊,能感动多少上帝呢?人们曾叫好于惊天动地的伟业,喝彩于动人心魄的千古伟业,却不曾关及披肝沥胆者的身家性命。时风日下,...
周懋庸德国近几年来出版了好几种评论原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书。有的书名极尖锐。象佩·普拉茨比尔斯基所写的《作案现场:政治局》。这位作者曾任原民主德国总检察院刑事案件新闻发言人,经常在电视中露面。另一本书《当墙倒塌的时候》出自和昂纳克关系密...
仲夏读《不争论的智慧》(《读书》今年第六期)联想到这几期《读书》所争论的重建中国的人文精神的主题。“好话是银子而沉默是金子”,不争论的智慧使智者在四七二十七者的面前保持明智的沉默,保全了性命,由此不难窥见中国传统蕴涵的重视现实功利的思想。一直到今...
梅俊杰《读书》连着几期讨论人文精神,其意义不言而喻。不过,令人遗憾,讨论者除个别外,好像都缺了点生态意识。再细看,原来有条指导思想:“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此话传之已久,一般也并不为过。但既然讨论终...
劳柯《读书》二期载有《漫记萧公权先生》一文,文中称:《萧公权全集》已在台湾出版,共九册,第一册曰“道高犹许后生闻”,包括自传、书信和谈话录,题名采自他一九四四年赋赠吴宓两律第二首中的诗句;第二册曰“小桐阴馆诗词”,则是用萧先生五十岁前寓居成都时的...
宏图读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读书》吴晓铃先生《西谛题跋·序》,短语长情,感人至深。然,迄今未见《西谛题跋》面世。十四年后,《文汇读书周报》(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又载吴先生《关于和》,略云:“自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西谛题跋》)原稿搁置二十年,...
赵健雄偶见聋哑人读报,想到文字在他们那里是没有声音的,但仍然存在形象、意义,仍能交流与进行,生活仍在展开。少去一个层面的宇宙仍是宇宙,懂得这点,对所有艺术家乃至活着的人是多么重要!又有时想,人这种动物天生带着多少缺憾自己是永远不会知道的,知道了也...
1美感桑特耶纳,缪灵珠译2艺术原理柯林伍德,陈华中等译3美学与哲学杜夫海纳,孙菲译4艺术问题朗格,膝守尧等译5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滕守尧等译6情感与形式朗格,刘大基等译7美学的历史克罗齐,王天清译8艺术哲学奥尔德里奇,程孟辉译9审美价值的本质斯...
陈四益丁聪世祖欲行劝农之典,众臣皆曰:“此仁君之事也。”唯狄君平曰:“此扰民之举也。”世祖不悦,决意行之。及期,起驾,从者数百人,青娥、阿监、仪仗、护卫,山积云屯,首尾难以相望。先七日,县令命各乡官、保正排门告示:各户缴猪一口、鸡一对、钱二十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