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376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南山2020
  • 宋家园
  • 寒光
  • 孤独玫瑰
  • 丢丢
  • 九满

陈宁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从甘肃同谷来到成都,后依靠时任成都府尹的严武及亲朋好友的资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建起了茅屋,取名“草堂”,在此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所取得的诗歌成就巨大。后人建祠纪念,经不断培修重建,成就了现在的成都杜甫...

浏览全文 阅读(31343)

张冬云李白的诗中有许多写愁的名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如许愁情昭示着李白难以超拔的精神困境,那么,李白的精神困境的实质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李白其...

浏览全文 阅读(31287)

陶成涛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学者多关注唐代军事、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诗人游边出塞经历在诗歌中的反映。陈铁民先生《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是一篇强调文人出塞经历对盛唐边塞诗创作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文章。陈文指出了初盛唐文人出塞、游边、入幕、...

浏览全文 阅读(31209)
《杜集叙录》补正 2023-11-09 08:48

杨海龙张忠纲先生领衔主编的《杜集叙录》(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搜罗了自唐至2008年的杜诗文献以及大量的海外文献,惠泽学林,其功甚大。然而该书毕竟涉及文献众多,难免疏漏,今就所见,依其例,订误三条,补遗十八条如下:一、订误1.集杜诗[明]南...

浏览全文 阅读(31229)

孙启祥唐代宗大历初,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县东),作《夔州歌十绝句》,其一曰:“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夔州歌十绝句》因简捷明快,“体格特高”,颇类竹枝词,而成为杜诗名篇。其第一首又因“写其形胜,便堪...

浏览全文 阅读(31150)

张念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军节节败退,同年十二月洛阳失守,第二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玄宗出逃入蜀,长安随之陷落。八月,诗人杜甫亦陷叛军中,之后“潜行”长安。在至德二载(757)的春天,诗人目睹战火中的大唐王朝,想到...

浏览全文 阅读(31102)

胡健宋代以来,注杜诗的人非常多,但是,仍然有不少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莫砺锋先生在《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一文中,列举了九个纷争歧出的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一句的解释。对此,仇兆鳌认为诸家共有“八说”,实际上,宋代以来的杜诗读...

浏览全文 阅读(31067)

王猛杜甫的夔州诗历来被研究者所重视,其中山川形胜、怀古思幽、民风物产等元素多为学者所论析。然而分析山川易陷入地理论证,分析怀古易困于为睹物思人寻找依据,分析民风物产容易在民族概念与风俗祭祀中产生纷乱。在“山峡雄镇,江关要卫”的夔州,历经安史之乱国...

浏览全文 阅读(30999)

郭的非杜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为诗人于夔州时所作。诗成至今,对其文意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以末句“遗恨失吞吴”为甚。如今观之,这些研究主要分两类。一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字词之义,一则以历史学方法分...

浏览全文 阅读(30922)

吴怀东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双子星座”(郭沫若语)。李白洒脱自由的人生观念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诗歌美学追求,使得他格外偏爱绝句诗体,而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

浏览全文 阅读(3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