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万一方清人仇兆鳌,浸润杜诗二十年,广搜诸家注本,成《杜诗详注》二十五卷,为有清一代杜诗注本的集大成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唐前诗人中,杜甫对阴铿十分推崇,曾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又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强调转益多师的杜甫,创作中学习阴...
赵小华儿童作为人类自然生命的开始,往往因没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能力而被忽视。历史研究者总结儿童史研究的困境时指出:“过去的儿童不受重视,不值得研究;传统的历史研究,将儿童排除在外;儿童缺乏政治上的筹码和为自己争取在历史舞台上的发声机会;小孩本身留下来...
孙尚勇唐乐府呈现多层面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由曹植、陆机、鲍照、齐梁陈作家奠定的文人乐府的四种风格典范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包括《乐府诗集》所录近代曲辞在内的与当时代音乐表演密切相关的今乐府创作亦极为兴盛,它是唐代诗歌繁荣的背景和...
王秀臣发端于齐、梁之际的宫廷诗,从兴起的那一天起便遭到了诗评家们的反对。一方面诗坛创作宫廷诗风盛行,另一方面,批评家诗论从题材、体裁、道德等多个角度,“坚决地反对‘颓废’‘色情’及无意义的‘修饰’”,“我们把处于八世纪前的早期阶段的复古观念叫做‘...
贾兵2017年12月28日—31日,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研究学刊》主办的“杜甫与中华文化前沿论坛暨2017年度《杜甫研究学刊》作者座谈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四川...
左汉林王新芳、孙微新著《杜诗文献学史研究》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杜诗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创获,兹不揣谫陋,试对其成就及特色进行简要总结。一、首次对杜诗文献学史进行勾勒梳理杜诗学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宋代就曾有过“千家注杜”的辉煌,历...
张忠纲诗人杜甫自幼饱读诗书,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曾身居两京,目睹大唐之盛衰,青年时期又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安史之乱”后,“漂泊西南天地间”,历经今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足迹几遍大半个中国。特别是后期颠沛流离的艰难...
李寅生中国诗圣杜甫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在东邻日本也有着巨大的影响。2016年10月11日,日本讲谈社出版了由下定雅弘、松原朗二位教授合编的四卷本、3600页的《杜甫全诗译注》,在中日学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这是与中国学者萧涤非、张忠纲...
莫砺锋童强我们接受商务印书馆的约请,重新编选一本《杜甫诗选》,即将出版。虽然参考了多种已有的杜诗选本,但是我们的编选工作并未跟着前辈亦步亦趋。比如本书的选目是直接从杜甫全集中选择的,并未参照或刻意回避其他杜诗选本。全书完稿后,我们将本书与两种影响...
李远达金圣叹的《杜诗解》在明清两代杜诗学著作中算得上别具特色。在清初崇尚实学的学术风气下,金圣叹自出机杼,绝少名物注释与考证,一意探求诗意,使得《杜诗解》具有了鲜明的金氏风格与独特风貌。仅从题目上看,金圣叹对自己批评的155首杜诗名之为《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