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波2018年4月7日,第五次“杜甫读书会”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中华书...
陈娜一、文献史料北宋以来,崇杜风起,至南宋,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千家注杜”现象。宋人对于杜诗的整理与阐释,为后人理解杜诗开辟了道路。继元、明两代后,清代再兴注杜热潮,杜甫形象及其诗歌作品内涵不断得到深化与发展。宋、清两代杜诗学成为2017年杜甫研...
罗晨“李杜优劣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公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韩愈此诗嘲讽妄论李杜优劣之人,可见早在唐代便开始了对李杜创作优劣的比较,而在韩愈之前影响最大的当属元稹《唐检校工...
郝润华王燕飞王兆鹏等著《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年版)一书,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唐诗名篇的影响力,作者通过对古今70种唐诗选本(其中古代33种,现当代37种)、《唐诗汇评》、研究论文、文学史著作以及网络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考察,统计出前100...
莫砺锋童强《蜀相》清人金圣叹解此诗曰:“先寻祠堂,后至城外,妙。是有一丞相于胸中,而至其地寻其庙。”解得很好。杜甫前往武侯祠,不是因游其地而乘便探访名胜,而是早已仰慕诸葛亮,故一到成都便往寻其祠,以凭吊先贤。杜甫有多首诗咏及诸葛亮,而以此诗为最佳...
刘康瑞杜诗《投简成华两县诸子》(以下简称《投简》):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君...
郑玲一、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岳麓寺,又名麓山寺。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十三“潭州”云:“岳麓寺,在山上,百余级乃至……下有李邕麓山寺碑。”又云:“道林,在岳麓山之下,距善化县八里。”据李邕(678-747)《麓山寺碑》记载,麓山寺创建于西晋武帝...
曾绍皇近年来,从地域文学视阈研究杜诗一直是杜甫(杜诗)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大历三年冬,杜甫从湖北公安南下湖南岳阳,徘徊湘中,漂泊流寓,贫病交加,病卒潭州,结束了他忧时伤世的一生,也留下100馀首湖湘纪行诗,成为其晚年生...
陈冠明我们在《论代书诗的流变》一文,针对自东汉历六朝,至初盛唐的各种表现形式的“代书诗”作了全面考察,目的是为后来诗人的“代书诗”创作与创新,储备诸多的样范与鹄的,从而对全面考察杜甫的代书诗,疏通了前源后流。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五六《唐故工部员外...
葛景春一、杜甫“吴体”诗体概念的分析大历二年在夔州,杜甫在他的诗歌《愁》的题下注云:“强戏为吴体。”诗云: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这首诗七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