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376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孟冰
  • 阿琳cat
  • 欧阳小溪
  • 骆雪
  • 胡谈
  • 宁星

曾亚兰邓显鹤是湘籍文学家、古文献学家、编辑出版家。梁启超在《中国三百年学术史》中称赏其提倡沅湘学派,直接影响于其乡后辈,间接影响于全国,并称其为“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1777-1851)字子立,号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工诗,擅古文辞...

浏览全文 阅读(30478)

杨胜宽一、杜以诗为文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一:后山陈无己《诗话》曰:“杜之诗法,韩之文法也。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查陈师道《后山诗话》,其中一则云:黄鲁直云:“杜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但过之尔。杜之诗法,韩之文法也...

浏览全文 阅读(30455)

青子文一、对诗意的三派解释杜甫《陈拾遗故宅》结句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前人解释这两句诗意时,均就《感遇》诗意及陈子昂一生行事立论。解诗之人对陈子昂的政治立场及所作《感遇》诗的评价不同,因而对杜甫这两句诗的解释也存在差异,大致可分为三派。...

浏览全文 阅读(30443)

魏耕原杜甫漂泊西南,寓居成都草堂时期,开始大量制作七绝,而且特多组诗。其中《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每被大中小学课本选入,其诗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一首“白话诗”,似乎没有什么费解的地方。末句“...

浏览全文 阅读(30401)

刘跃进相对于李白生前名满天下,杜甫则不为世人所重。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巩县。因郡望京兆杜陵,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困居长安时,曾居住在城南少陵塬,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唐肃宗时曾任左拾遗,又称“杜拾...

浏览全文 阅读(30357)
吕祖谦杜诗学考论 2023-11-09 08:48

贾兵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婺学的开创者。以道学而著于世,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其文学成就因以自掩,后世学者鲜有论及。胡应麟于此有言曰:“宋诸人诗……掩于儒者,朱仲晦、吕伯恭。……诸人皆实有篇章。采诸众论,非漫...

浏览全文 阅读(30332)

孙少华杜甫《饮中八仙歌》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

浏览全文 阅读(30351)

一期从有“来历”到“没来历”——试析杜诗语言运用的创新谢思炜(1)杜甫华州诗论魏耕原(6)天宝六载:杜甫诗歌嬗变的关节点(下)谷曙光俞凡(16)乾隆与杜甫:诗称杜圣李谪仙,吾于甫也无间然蔡锦芳(22)论宋人研究李白、杜甫诗失衡的深层原因张佩(31...

浏览全文 阅读(30288)
编后记 2023-11-09 08:48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一个有抱负的文学家,胸中要有大义,心里要有人民,肩头要有责任,笔下要有乾坤。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浏览全文 阅读(30245)

2017年9月30日上午,由成都·中国书法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的“艺墨岁月——王建安书画篆刻微雕展”活动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举行开展仪式。此次开展活动邀请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书画界领导,省内高校、研究院领导,四川省著名书画家,以及...

浏览全文 阅读(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