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耕原杜甫华州诗论魏耕原杜甫贬放华州为时不到一年,所作诗歌与以后相较,数量不多。然此时不仅是弃职掾属走向布衣的转型期,也是诗歌创革的发轫期,尤其是把堂皇典丽的七律一变而为“白话七律”,而且以瘦病之丑化而为美进入审丑阶段,又从淳朴的友情与深挚的亲情...
谢思炜从有“来历”到“没来历”——试析杜诗语言运用的创新谢思炜杜诗在采用来自经史典籍和前代文献的有“来历”语时,扩大了其采用范围;同时也使用当代新语,尤其是大量采用口语词汇。此外,诗人也通过创制新词实现诗歌语言的更新,其所造新词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
——以苏轼为中心的例说杜华平杜诗词语接受史——以苏轼为中心的例说杜华平将历代注家对词语出处的考索,提升为词语接受史的研究,是杜诗接受史研究可行的路径。考索杜诗用词的始源及早期演化,查明杜诗词语在唐人,以及在苏轼前后的宋人那里的运用实例,形成一个个...
编后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一个有抱负的文学家,胸中要有大义、心里要有人民、肩头要有责任、笔下要有乾坤。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崇高精神,细腻地展现了人民的美好心灵。杜甫的伟大还...
《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总目一期建设浣花诗圣胜地承载一部石本杜诗——从“诛茅初一亩”浣花茅屋到八百亩成都杜甫草堂祁和晖(2016.01.001)杜甫歌行论魏耕原(2016.01.012)从《文选》“序”看杜甫“熟精文选理”之“理”的涵义王立国(...
四川省杜甫学会顾问谭继和、副会长徐希平先生走进电视台说杜甫、论杜诗、讲草堂2016年12月26日,成都电视台《西望成都》“寻找杜甫的成都乐章”节目,邀请了四川省杜甫学会顾问谭继和、副会长徐希平先生走进电视台,说杜甫、论杜诗、讲草堂,为人们讲述了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谭继和研究员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作“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学术讲座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2016年11月11日上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文化名人进草堂”系列学术讲座“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在杜甫草堂仰止堂隆重开讲。讲座由...
张红孙立论清代学人对许浑诗歌的接受与批评张红孙立有清一代对许浑的评论,比之前代更显客观中正;这与清代学者兼容并蓄的诗学观念有关。清代对许浑的批评可分为三类:第一继承明代复古诗风,对许浑仍持否定态度,以王夫之、吴乔、黄子云、鲁九皋等人为代表。第二审...
杨理论“灯传”江西与“不嗣”江西——论陆游对江西诗派的接受与拒斥杨理论陆游是江西诗派后期大家曾几的弟子,是名副其实的江西诗派嫡传。故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均有较为明显的江西诗派痕迹。但是,希求突破江西诗派而自成一家的明确诗学趋向,使得陆诗创作有意...
吴夏平唐代史官地方流动及其文学影响吴夏平唐代史馆史官本任职于京城长安,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职务迁转、贬谪、出使、入幕等,使得他们在京城与地方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在史学人才培养、推进区域文学发展、改变诗歌创作风格等方面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研究史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