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09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林沐风
  • 龙富金
  • 九满
  • 谷一
  • 胡侃
  • 南山2020

高慧芳引言众所周知,“地球村”代表了麦克卢汉媒介观的核心思想,并且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生活在“地球村”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若要仔细追究其理论来源和发展历程,多数人会局限于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和《古登堡星汉璀璨》中的描述。即便是其子艾瑞克·...

浏览全文 阅读(22673)

郑妙苗在明人的诗学著述中,出现了一类注重诗学基础理论探讨、具有突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著作,如《谈艺录》《艺苑卮言》《诗薮》《诗源辩体》《弹雅》等。这类著作传统上被笼统视为“诗话”。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者注意到这类著作的独特性,左东岭先生将明代诗学文...

浏览全文 阅读(22653)

刘婉明绪言相较于鲁迅,竹内好与周作人的关系一直以来不太为学界所重视。不少学者认为,以竹内好为核心成立的中国文学研究会(下简称“文研会”)虽以主办周作人访日欢迎会为契机正式启动,但此后周作人的叛国令竹内好等同人敬而远之。如孙歌认为竹内好在周作人“落...

浏览全文 阅读(22670)

夏中义小引围绕齐白石评判所呈示的两条路径,拟可简称为“苏式”与“非苏式”:前者特点是“以论带史”“以论代史”;后者特点为“以史鉴论”“论从史出”。笔者曾撰稿《评判齐白石的两条史学路径——聚焦于“人民画家”说的虚构及证伪》,本文则将重点落在史述齐白...

浏览全文 阅读(22663)

陈才训清代通俗小说尤其话本小说数量不少,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佳作却并不算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则是清代以劝善运动为代表的官方文化政策对小说创作与传播的严格管控。通过全国性的劝善运动,清代官方将小说纳入文化管理范畴,使小说禁...

浏览全文 阅读(22662)

杨冬晓六朝文论典籍中开始广泛出现将作家比喻为“匠”的现象。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以“匠”称呼作家,如《文赋》中的“意司契而为匠”(陆机2)、《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范文澜493)、①《颜氏家训·文章》中的“邢子才、魏收,...

浏览全文 阅读(22662)

叶楚炎韵散结合是宋元话本小说叙述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质,因此,除了散文表述之外,韵文方面的素养对于说话艺人而言同样重要。在《醉翁谈录》中便有:“论才词有欧、苏、黄、陈佳句;说古诗是李、杜、韩、柳篇章”、“吐谈万卷曲和诗”(罗烨3—5)之语,从中可见,...

浏览全文 阅读(22653)

董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枯”除了指涉生命状态之外,尚涉及心理状态及文艺、审美的范畴,除了衰病、苍老的消极意义,还包含更新、萌芽的积极性意义层面。作为自觉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趣味,宋代形成并掀起一股好枯风尚,不仅频繁地见于诗文创作、艺术批评,并且通过绘...

浏览全文 阅读(22710)

黄卓颖引言清代雍正、乾隆之间,山东滋阳人牛运震因其学术上能“博涉群书,精研经义”,进而以名进士起家,历宰诸县,又能“所至有殊绩”“仕学相需”,在当时一度被人尊为“晋阳名儒”“鲁国名儒”(《清代诗文集汇编》404册654,崔凡芝1014)。不过由于...

浏览全文 阅读(22738)

丁放一、杨维桢与“铁崖体”元朝立国不足百年(1279—1368年),其诗歌发展,可分为三期,如《元诗选》辛集《杨维桢小传》所言:元诗之兴,始自遗山,中统至元而后,时际承平,尽洗宋金余习,则松雪为之倡。延祐、天历间,文章鼎盛,希踪大家,则虞、杨、范...

浏览全文 阅读(2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