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娟西方汉学家编选的中国古代小说选本,是中国古代小说在西方文本化的重要途径,如儒莲(S.Julien)编撰的《中国小说选》(NouvellesChinoises)、爱德华·格里泽巴赫(E.Grisebach)编译的《中国小说》(Chinesis...
邹朝斌《成相》是《荀子》中颇具特色又有争议的一篇杂言韵文,其篇名“成相”的含义正是历来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至今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对此,笔者通过文本细读,从文体流变与文化交融等新的角度对《成相》(如无特别指出,本文《成相》均指《荀子·成相》)的篇...
赵维国在韩国文学发展史上,高丽朝李奎报的《白云小说》最早以“小说”一词来命篇,但此书为诗话,并非小说意义的文学作品。直到朝鲜前期,具有文体意义的“小说”称谓始被朝鲜士子征引。朝鲜世宗二十七年(1445年),郑麟趾等纂成《治平要览》,上疏国王称:徧...
卞东波一在中国传记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的传记,即“假传”。“假”有假托、假借之意,“假传”即假托某物,并为之作传。假传的特色除了学者指出的“借鉴史书人物传的写作手法为器、物作传,并寄寓作者一定的创作观念和社会理想”之外,还有明显的戏谑性、游戏性。明代...
单小曦“当前生物技术带来的最显著的威胁在于,它有可能改变人性并因此将我们领进历史的‘后人类’阶段”(福山10—11)。近年来,谈论后人类(post-mankind)俨然已成热门话题,后人类话语充斥于西方哲学、美学、文化学、政治学各领域。而关于后人...
陈维昭引言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是日本江户、明治时代,讨论的对象是这一时段里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古文史(包括文章学理论)的认识与评价。这一选题基于这样的认识:随着汉字和汉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对东亚汉字文化圈(以日本、朝鲜、越南为代表)的影响,中国古代...
竺洪波王新鑫据相关文献显示,《西游记》域外传播历史悠久,早在1758年就流传至日本(太田辰夫184),1895年流传至英美,而且多有译介,仅英译本至今已有64种之多,其余日译、德译、俄译,以及其他小语种译本,种数无法统计。故有西方学者感叹:“没有...
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域外汉学教席,域外汉学遂成为专门之学问。继此之后,俄、英、美、德各国先后设立汉学教席。域外汉学兴起伊始,域外学者的研究主体便是中国文学。1880年,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的《中国文学史纲要》出版,是为世界上第一...
丁晓原一我们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最为基本的释义,即它是一种新闻文学。顾名思义,这是由报告文学的文体名称给出的诠释。报告文学,既可解读为“报告的”文学,突出它的新闻性、非虚构性,以区别于以虚构而成的文学;也可作“文学的”报告解释,意谓与一般新闻写作不...
殷晓芳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Shusterman)将杜威的《之为经验的艺术》(ArtasExperience)视为美国实用主义美学的开山之作,认为杜威基于思维哲学的美学理论深受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的影响,并援引杜威本人的话称,詹姆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