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莲在阿里斯托芬的《云》中蕴含着一个关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叙事,其中苏格拉底扮演着普罗米修斯的角色。正是通过这一隐藏的神话叙事,阿里斯托芬表达了对人类理智能力的悲观看法以及对其扩张性的忧虑。一、云神的身份云神是《云》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应苏格拉...
唐芸芸明代复古派恪守“第一义”的汉魏五古、盛唐七古及近体为学习典范,定义自己为其继承者,从而进入文学史传统;而清人进入文学史传统的焦虑,便集中表现为如何介入“唐宋诗之争”。明代影响最大的复古主张,是典型的二元对立思路。以近体诗为例,他们是以“宗盛...
常方舟西汉毛亨、孔安国用“辞”训释《诗经》中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也写作“词”或“语词”,凸显了“非义训词”区别于“义训词”的特征,渐启古代汉语史上实词与虚词的概念之分。《说文解字》释“词”谓:“词者,意内而言外也。”(许慎751)段注云:“言此谓...
江守义在叙事学研究中,叙述可靠性问题一直是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从修辞叙事学或认知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但二者的分析由于立足点不同,很难调和。①如果撇开修辞角度或认知角度的纠缠,从文学效果的角度来看叙述可靠性,它归根结底还是一...
郑天熙艾轩学派是南宋中后期活跃在福建莆田一带(兴化军和福州府东南)的理学流派。主要传承脉络为林光朝(艾轩)——林亦之——陈藻——林希逸,创始人林光朝虽有程颐一系的伊洛渊源,但心学倾向也很明显。艾轩学派自创始时就有综合融会的包容态度,对南宋中后期以...
许结近年来文图关系的研究成为文艺学的热点,倘检阅中国传统文体与图像的关联,其中辞赋创作以其象物的特征以及拟像式的描写,其对应性尤其突出。缘此,从批评文献与视角审度,历代赋论中的拟画批评所形成的图像意识,如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评赋之“蔚似雕画”...
肖建华加拿大著名解释学研究专家格朗丹(JeanGrondin)把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称之为一种“反美学”(Grondin268),其所谓的“反美学”至少要从这样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是对传统的以自身纯化的审美体验为判断依据的主体...
韩尚蓉引言柄谷行人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下文简称《起源》)中将近代文学视为某种现代“装置”置入的结果,而自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到本世纪初的《现代文学的终结》(『近代文学の終わり』),乍看上去这似乎...
JosefGregoryMahoneyAbstract:MaxHorkheimerandTheodorAdorno’sconceptofthecultureindustryremainsapowerfuldescriptionofthefateo...
邓小燕一、陈大悲的“倒戈”1923年3月陈大悲染上猩红热,辗转首善医院、同仁医院,经历死生危机。待熬过难关后,他在《晨报副刊》上发泄了一腔不满,并为拒绝采用冰枕降温而庆幸:“冰枕头可真是可怕,或者比猩红热本身更危险呢!我幸而没有用”(陈大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