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07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胡谈
  • 断翼孤蝉
  • 混沌虚空
  • 沂河渔翁
  • 爱农
  • 蔚青

卢亚明20世纪80年代的人学话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指在新时期文论场域中与“人”相关的种种不同取向的话语,包括“文学是人学”“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共同美”“主体性”“个性”等等表述。人学话语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了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

浏览全文 阅读(22008)

卢文超对于艺术社会学,布尔迪厄说过很著名的一句话:“艺术与社会学,多么奇怪的一对。”(qtd.Zolberg,Constructing1)那么,这一对奇怪在什么地方?奥斯汀·哈灵顿(AustinHarrington)指出:“艺术倾向于颠覆世界的科...

浏览全文 阅读(22004)

王中原文学的本质是文学领域的“本体论事实”,作为对文学的本质的理论阐释,文学本质论是文学研究的首要课题,承担着为整个文学实践奠基的任务。近年来,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反本质论”的文学观也成为国内学术界文学本质论研究的最新趋势。文学反本质...

浏览全文 阅读(21926)

高玉近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开始关注晚清白话文运动及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之间的关系,普遍的观点是:晚清白话文运动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基础,或者说五四白话文运动是晚清白话文运动的继续。从表述上来说这没有错,但其观点似是而非。事实上...

浏览全文 阅读(21900)

陆凯华一、第二自然概念的再发现卢卡奇的《小说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论作品之一,其是诸多思想资源的杂糅汇聚的成果。在青年卢卡奇纷繁复杂的思想资源中,我们能找到狄尔泰精神科学与韦伯类型学的研究与表述方法,基尔凯廓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非理性主义的精...

浏览全文 阅读(21847)

高砚平英国艺术理论家H.里德在《雕塑的艺术》(1956年)一书中,以享利·摩尔为例证和灵感来源,明确将可触性(tactility)作为雕塑的首要的、规定性的特性,认定雕塑不仅朝向“观看”,更是朝向具身化的“触摸”经验。里德的观点广为人知,称得上雕...

浏览全文 阅读(21867)

孙丽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图像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正在超过文字。对图像活动的解释,考验着哲学思想对时代的解读能力。在伽达默尔的晚年,一方面,解读图像活动构成了时代对哲学诠释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海德格存在论的关系问题,即如何将...

浏览全文 阅读(21902)

王晓华在西方美学史上,二元论(dualism)曾经长期占据主流地位。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建立了不偏不倚的人学图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自其诞生之日起,相关言说就具有等级制的结构:心被想象为一种主体性角色,身则被当作需要驱动、充实、引导的被动之物。于...

浏览全文 阅读(21883)

姚云帆一、“悲悼剧(Trauerspiel)”是什么?尼采和本雅明的看法《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并非一个随意的命名。德语确实用悲剧(Trag?die)和悲悼剧(Trauerspiel)两词,指代两类不同的戏剧。可是,如果涉及尼采的悲剧学说与本雅明悲...

浏览全文 阅读(21901)

程相占反思与批判非生态的现代美学是构建当今生态美学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康德美学因此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上。康德美学之所以表现出非生态的特征,原因之一是康德对于感官之感受力的不信任。从当代身体美学的角度来说,感官通常就是身体感官,对于眼睛与耳朵之外其他...

浏览全文 阅读(2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