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610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藍光雨
  • 宋家园
  • 骆雪
  • 宁星
  • 芳踪
  • 我游冥冥

朱志荣在审美活动中,主体通过情意,对外在物象、事象和艺象进行感悟和判断时,借助于想象力,运用象外之象,使感官感受到象与意的亲密融合,创构出意象。在意象创构中,主体总是期待物象、事象或艺象神合于主体的情意和审美理想,但象与意的契合有程度上的差别,神...

浏览全文 阅读(21768)

王柱一、历史主义的定义要讨论新历史主义中的历史主义精神,则首先需要对“历史主义”这一名词作一概念上的厘清。提到“历史主义”,可能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的名著《历史主义的贫困》(ThePovertyofHistori...

浏览全文 阅读(21783)

杨光即使已经有了初步的译介,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Kittler,1943—2011年,又译作基特勒尔)对于国内学术界来说仍然是一个听起来如雷贯耳但说起来又语焉不详的学者。同样是西方媒介理论中具有奠基性地位的理论家,相较于围绕麦克...

浏览全文 阅读(21785)

赵强1892年4月,鲍桑葵在为自己的《美学史》将中国艺术及审美意识排除在外辩护时,曾风趣地说:“如果有哪位高手能够按照美学理论对这种艺术加以研究,那对近代的思辨一定会有可喜的帮助。”(11)他大概不会想到,一个世纪后,在其断言“没有关于美的思辨理...

浏览全文 阅读(21812)

乔纳森·卡勒/文曹丹红/译《抒情诗理论》(TheoryoftheLyric)的出发点,或者说某种程度上促使我产生写此书的念头的契机,是我对呼语(apostrophe)这个修辞格的兴趣,尽管这不是今天要谈论的主要话题。在这本书中,为思考抒情诗问题,...

浏览全文 阅读(21792)

陈剑晖一、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辨析与回归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骧先生在1971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比较文学讨论会上作了一次讲演,题为“论中国抒情传统”,此后讲稿收进《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一书,由三联书店于2015年出版。陈世骧以西方文学中的抒情诗为参照,认...

浏览全文 阅读(21772)

丁文俊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理论家,阿多诺针对现代性、美学、大众文化等问题的论述与思考,在批判理论的后续发展中继续引发理论家不断再解读,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三代理论家哈贝马斯、维尔默、霍耐特均对阿多诺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进行再阐释,可以看出阿多诺在批...

浏览全文 阅读(21729)

冯巍“文学性”(literariness),不仅是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极具理论张力的艰难话题,而且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在中国引起了广泛而持续的讨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凸现了研究者对于文学的自律性,以及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和独特...

浏览全文 阅读(21740)

张振华在1934—1935年冬季学期的课程《荷尔德林的颂歌〈日耳曼尼亚〉与〈莱茵河〉》中,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段话:“祖国”(Vaterland)乃是存有本身,它从根基上承载并构造着一个在此存在着的民族的历史,也就是它的历史之历史性。[……]祖国之...

浏览全文 阅读(21749)

龙迪勇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着种种复杂的关系,这本应该成为文艺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在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和英美“新批评”等注重“内部研究”的文艺理论家们看来,这类问题因属于“外部研究”而价值有限。如果考虑到上述流派在20世纪以来的文艺理...

浏览全文 阅读(2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