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45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孟冰
  • 蓝欧
  • pchenf
  • 牧雪吹箫
  • 梦乡醉哉
  • 李椿

◇李景新一、苏东坡居儋时期对养生的哲学思考苏东坡的养生理念是儒释道理论与陶渊明人生哲学的融合,不过其养生理论的主要来源是道家。苏东坡少年时曾在眉山天庆观跟随道士张易简读书三年,这为他一生对道教的兴趣奠定了基础。他平生喜欢探讨养生问题,而在物质生活...

浏览全文 阅读(23317)

◇李公羽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民生情怀作为古代士大夫的理政追求,成为后世有理想、有抱负的执政者的方向和目标,也成为世代百姓歌颂、拥戴的楷模。北宋中后期空前严酷的禁榷制度,特别是榷盐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一些国家财政收入,但...

浏览全文 阅读(23600)

◇徐建芳苏轼在地方官任上颇有政绩,[1]但关于苏轼在地方官任上颇有政绩的原因,目前的研究多止步于苏轼“仁政爱民”[2]、有“民本思想”[3],并没有进一步探究。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需要掌握方法(即“道”),若掌握了“道”,就可以事半功倍;若没...

浏览全文 阅读(23708)

◇李公羽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峻灵王庙正门前的一座古老石臼凹槽内,现存一块断损的古碑,断碑高七十二厘米,宽六十六厘米,厚十五厘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庞大海介绍,断碑发现于二水洲中县治旧址,明朝崇祯年间重修峻灵王庙时移入此地。今凡查到的所有...

浏览全文 阅读(23926)

◇江枰“志林”之为书名,最早出自东晋虞喜。据《晋书·虞喜传》,虞喜“为《志林》三十篇”[1]2349。严可均称虞喜“有《志林》三十卷,《广林》二十四卷,《后林》十卷”[2]1932。这些作品大多失传。严氏从《吴志》注中辑得的《孙讨逆杀于吉事〈江表...

浏览全文 阅读(24134)
论《?溪诗话》评苏轼 2023-11-09 08:48

◇庞国雄黄彻,生卒年不详,字常明,号?溪居士,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北宋宣和甲辰(1124)登第,曾先后任辰溪县丞、沅州军事判官、麻阳县令、嘉鱼县令和平江县令。投印南归后,他在老家兴化?溪写下《?溪诗话》十卷。在我国诗歌批评史上,《?溪诗话》(下...

浏览全文 阅读(24036)

◇喻世华苏轼与世居或者侨居润州的士人刁约、王存、苏颂(苏坚、苏庠)、米芾、沈括、俞康直、蔡肇、瞿汝文、焦千之,与宝觉、园通、焦山长老、佛印等佛教人士都有过或深或浅的交往。苏轼写给相关人士的尺牍,是研究其相互关系的重要史料,但其编年并不统一,人物对...

浏览全文 阅读(24322)

◇喻世华杨慎与苏轼同为蜀人,同为文化大家,其相互关系自然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学界也有一些研究成果面世。早在1984年,周子瑜就杨慎对苏轼道德文章的景仰与评价展开过研究[1];1992年,赵永康亦对杨慎题苏轼《潇湘竹石图卷》进行过考证[2];20...

浏览全文 阅读(24429)

◇乔婧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象。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1]264月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包含着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林语堂称苏轼...

浏览全文 阅读(24661)
苏轼常州诗词探析 2023-11-09 08:48

◇江惜美苏轼与常州的渊源,起初是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那一年,他进京赶考,进士及第。蒋之奇、单锡、胡宗夫提及江南的秀丽风光,苏轼心向往之。当时,他与蒋之奇在琼林宴同坐,彼此相谈甚欢,甚至有卜居阳羡(宜兴)的约定。之后,蒋之奇在神宗朝转殿中...

浏览全文 阅读(2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