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45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孟冰
  • 蓝欧
  • pchenf
  • 牧雪吹箫
  • 梦乡醉哉
  • 李椿

◇谢仿贤茶兴于唐,盛于宋。苏东坡生活的北宋中晚期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极盛时期。宋代文人好茶成风,苏东坡尤甚,自谓平生饮酒、唱曲、下棋三不如人,却深得“茶中三昧”。他熟谙种茶、评水、烹茶、品茶之法,对茶史、茶功也颇有研究。他写过一百多首有关茶的诗词...

浏览全文 阅读(24921)
苏轼怀乡诗研究 2023-11-09 08:48

◇张静苏轼自嘉祐元年(1056)出蜀赴京至建中靖国元年终老常州,除两次短暂的回乡奔丧、为父母守孝外,再未能回到故乡。尽管如此,他也从没有停止对家乡的思念、没有放弃归乡的期盼,他把那些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情融进诗里,创作了百余首怀乡思归之作。本文...

浏览全文 阅读(24988)
苏轼仕隐心态研究 2023-11-09 08:48

◇吴宇轩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经大起大落。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苏轼对仕隐关系有着很深的思考,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苏轼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1]164。苏轼经历过矛盾痛苦与艰难挣扎,但最终凭借一套特殊的文化-心理机制实...

浏览全文 阅读(25165)
苏东坡与《坛经》 2023-11-09 08:48

◇达亮苏东坡继唐朝白居易、柳宗元、裴休之后,再度以文人的感性,抒发谪贬之中的苦闷,以诗词文赋、金石书画的艺术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他的诗词饱含情感,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浏览全文 阅读(25367)

◇杨婕北宋的苏轼以其惊人的天赋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同时又因其深刻的哲思留下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诗学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北宋时期的诗学思想。南宋的严羽因《沧浪诗话》成为宋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针对当时诗坛的弊病发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声音。...

浏览全文 阅读(25547)

◇由兴波苏轼的文艺思想,将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融合在一起,强调创作主体情感的自然流露,追求文艺创作的“自然”状态。苏轼注重创作过程的自然、随意,不刻意为之,曾要求作书时“心忘其手手忘笔”[1]618(《小篆般若心经赞》),强调由内心的情感发出,传达...

浏览全文 阅读(25661)

◇司聃郭焕敏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在诗文中讽刺时弊,在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湖州军州事任上被捕,随后被朝廷所派来的中史皇甫遵带入京城御史台监军关押,时间长达五个月。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被授黄州团练副使一职,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浏览全文 阅读(25853)

◇梁博宇苏轼的思想内涵极为广博,兼及儒、道、释诸家思想,而又能融会贯通,用舍自如。其中,道家思想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在讨论苏轼的思想时,学界的着眼点往往局限于苏轼的文学作品,乃至章表奏议等行政文书,而对苏轼的哲学巨著《东坡易传》较少关注。事实上...

浏览全文 阅读(26035)
从中晚唐诗到苏轼 2023-11-09 08:48

◇董宇宇肇端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已经成为解释传统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型的“通用”视角。对连续的历史进行分期原本就见仁见智,真正引起争议和质疑的则是,“唐宋变革”能否涵盖各个方面。但从文学反映的价值观来讲,中唐确是从诸多方面向着某一“...

浏览全文 阅读(26159)

◇杨松冀马克思说:“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1]107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能“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

浏览全文 阅读(2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