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46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梦乡醉哉
  • 山里狼
  • 芳草斜阳时
  • 孤树
  • 混沌虚空
  • 宋家园

◇兰石洪道咸宗宋诗风代表人物何绍基(1799—1873)着力追摹苏诗,金天羽称他为“晚清诗人学苏最工者”(《艺林九友歌序》),钱仲联亦称他为“晚清学苏第一人”。苏轼是何氏最为心仪的古代文人,其《东坡生日作柬研生》云:“独于坡也何私焉,岂非节义文章...

浏览全文 阅读(28648)

◇蓝士英“岛佛共坡仙”一句出自清代著名诗人赵怀玉笔下,“岛佛”指贾岛,“坡仙”即东坡。东坡、贾岛在创作上反差极大,一是崇尚自然,一是推重苦吟。两人最为人所知的关联之处,可能就是东坡对贾岛与孟郊的“郊寒岛瘦”这一评价了。赵怀玉将两人相提并论,是偶然...

浏览全文 阅读(28699)

◇邓静伴随着高宗、孝宗朝的“崇苏热”,苏词逐渐深入文人视野,并成为词人模仿的对象。探索苏词与南宋词人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涉及具体词学理论批评又多集中于“以诗为词”“词为诗之裔”、豪放词风等观点。限于文本形态,南宋初中期的词学批评方面涉及苏词时...

浏览全文 阅读(28882)

◇吴振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存在“尊体”和“破体”两类作家,他们的创作给文学史带来各具风采的景观。前者“尊体”,意在维护某种文体的本色,要求创作该类文体的文章遵守传统规范的基本品格或风格;后者“破体”,追求文体的新变,要求打破各类文体之间的艺术藩篱,...

浏览全文 阅读(28965)

◇任树民清朝末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不仅确立了“文学”的现代学科地位,而且还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活动。自此“文学”立科,人们开始接受舶来的“文学史”概念,并积极寻求配合当时意识形态的历史书写模式以建构新的“文学”传统。继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现...

浏览全文 阅读(29003)

◇张爱东陶渊明是苏轼心中极为仰慕的一位诗人。苏轼曾在《和陶归去来兮辞并引》中说自己“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其二亦言:“我醉君且去,陶云吾亦云。”追和渊明诗,乃苏轼晚年的重要寄托。而在苏轼的和陶诗中,桃源、鸿雁...

浏览全文 阅读(29021)

◇余恬梦与悲剧意识的兴起与消解有密切关联,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体现。苏轼涉梦词则对传统文学中的梦意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其记梦词与梦喻词中寄寓了更为深沉透彻的人生感悟与哲思,并实现了对悲剧意识的超越,建立起了新的精神家园。一、中国传统文学中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162)

◇梁博宇对于传统的中国文人而言,精神家园始终是重要的追询对象。构建精神家园,既是对心灵的陶冶和慰藉,更是自我建立价值的过程。而田园这一意象,则是对精神家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田园意象经陶渊明发现、盛唐诸家发扬,逐渐形成了一种成熟的诗歌体裁,其后历代...

浏览全文 阅读(29234)

◇王博施诗歌作为诗人心灵的外化形式,正如人要依存于具体时空一样,诗歌内部也存在着相应的时空关系,这种关系在诗歌中的呈现过程正是诗人内心精神的展开,并由此建立起独特的审美机制及价值感。中国古代诗歌的时空关系可以概括为化时间为空间的结合方式,是中国天...

浏览全文 阅读(29285)

◇沈广斌宋代文化是以士大夫阶层为主体的文化,而苏轼则是宋代士大夫文人的典型。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宋代思想文化的演进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苏轼的文艺成就不仅是文艺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更与宋代学术思想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苏轼诗文所蕴含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