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红1242年,蒙古军入侵四川,宋理宗紧急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全权主持四川防务工作。大敌当前,宋理宗如此信任余玠,是有理由的。余玠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就没法子拼爹,只能走读书这条路子。16岁那年的一天,余玠上街买茶,与卖茶老人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葛文景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得偿所愿地登上皇位,看到从“靖难之役”起就追随左右的宠臣纪纲性格阴鸷且行事果断,是他打击政敌最理想的人物,便提拔纪纲做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雷厉风行,掌管锦衣卫时间不长,就拔除了大批死忠建文帝的“钉子”,纪纲也以其狠辣成为永…[浏览全文][赞一下]
孙红旗嘉祐元年(1056年),包拯外放池州时,欧阳修向宋仁宗力荐包拯,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堪为大用,下放池州有点浪费,不如让他先代理一下开封市长。包拯坐镇开封府后也很是拼命,连破了幾桩大案奇案,一时间“开封出了个包青天”名扬四海。不到两年时间,包拯被直…[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蠡良建元六年(前136年),军臣单于遣使者来到汉朝,希望两家继续结亲,延续以往的“亲密”关系。对此,朝堂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韩安国为首的多数派,认为大家应该和气生财;另一种是以王恢为首的少数派,这部分人比较凶狠,主张必须打回去。汉武帝何尝不想击败匈奴从…[浏览全文][赞一下]
飘雪楼主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一上位,就把最大的隐患杨勇除掉了。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心安,因为他还有另一块心病——五弟杨谅。杨广兄弟五人,两死一伤。只有杨谅,尽管遭到隋文帝的猜忌,但隋文帝并没有罢免他并州总管的职务,他仍是并州的“土皇帝”。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女主狂拽酷炫上场之后,《将军在上》的男主终于出场了,然而一出场就把小编给雷了个外焦里嫩。长袖遮面,一副害羞的样子,让人冷汗直冒也就罢了,可接下来是什么鬼?王爷男主竟在青楼跳舞?身高不够,增高鞋来凑?话说这道具组也太不上心了吧?那时候的壁画就能画出日漫風格,…[浏览全文][赞一下]
历史客栈元丰五年(1082年)的殿试期间,宋神宗闲着没事,就在考场上溜达,突然发现有个考生长得挺有特点,就被吸引了过去。一看他的名字——黄裳,觉得挺有味道,“黄”是尊贵的颜色,“裳”是谦逊的代表,这样的人还了得?再看看他的卷子,水平也不错,神宗这时候已经对…[浏览全文][赞一下]
朱光强宋理宗年间,湖南长沙有个叫蒋一的,某晚在家与一帮狐朋狗友喝酒。为了助兴,一会儿玩猜拳行令,一会儿玩老虎棒子鸡,谁输罚谁喝酒。也许是喝高了,有朋友提议,玩这些都不过瘾,谁输了谁就穿女人的衣服,装女人。大家一听,齐声起哄叫好。很快,被罚酒的换上女人衣服,…[浏览全文][赞一下]
方平1926年北伐之前,随着自身地位的不断提高,蒋介石踌躇满志,为了早日完成自己的“宏图伟业”,他开始大力网罗天下名士。因赏识陈布雷的胆识和才气,加之又是浙江同乡,蒋介石不仅着意延揽,还委托他人转赠亲笔签名照片,以示青睐。蒋介石摸透了这些旧式文人的脾胃: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白水清末时,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崇善既无战功,也不具备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只是一个庸官而已。但在亲信的忽悠下,他也偶尔“励志”了一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一天,崇善留驻在京的心腹突然传来消息:朝廷不日将派钦差赴东南沿海诸省考察吏治、税收和洋务等情况。…[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松1923年,吴佩孚的原参谋长调任河南任省长,遗缺由参谋处长张方严接任。张方严自知能力不济而向吴佩孚请辞,吴佩孚听后哈哈一笑,说:“张良、韩信,我自任之。一不用你替我拟军事计划,二不用你到前线指挥军队,三不用你带兵去冲锋陷阵。你只要老老实实地跟着我,听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嵌自明英宗年间起,大明官场上就多了句俗话:“朝廷用人,多取仪表。”也就是升官看颜值,明朝中期以后的各路名臣,清一色是美男子。当然其中也不乏作恶多端的官员,比如正德年间的政坛强人张彩。张彩出生于陕西安定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作为家中长子,他一心往科举上闯,闯…[浏览全文][赞一下]
金满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已年逾六十。而在此时,皇位继承人究竟该选谁的问题却仍未解决。这一年,与乾隆同年出生的弟弟和亲王弘昼去世。离奇的是,弘昼的两代后人在之后四年也相继去世。这一系列事件立刻引发了乾隆的警觉,他一直回避的立储问题也就提上日程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任艳清朝人俞万春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青年时期曾跟随父亲在广东参加了对地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活动。当时清朝统治危机重重,各地暴动不断,身为官僚阶级的俞万春以维护统治阶级为己任,为之出谋划策。《水浒传》里那些武艺高强的好汉们,就成了俞万春眼里可恶的反动分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钩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前往杭州上任,担任通判一职。虽然任职人间天堂的杭州,但苏轼却不喜欢上班,因为州衙的屋宇已经是危房了。杭州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繁华无比,但入宋之后百余年间,官府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毁,风吹雨打,很快就不行了。苏轼心情…[浏览全文][赞一下]
余少镭袁枚的《子不语》中记载,乾隆九年(1744年),袁枚正在江苏沭阳当县令。当时淮安有一姓吴的秀才在沭阳一户姓洪的人家里当教书先生。洪氏世居当地,很有钱,房也多,请教书先生还包食宿,吴秀才带着老婆、儿子就住在洪家的外院。有一次,洪土豪请吴秀才父子吃饭。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20世纪初的老报人、文史作家郑逸梅在上海主编《金刚钻报》时,写下了大量的随笔文章,每天一篇,因为写得生动有趣,很受读者欢迎。不想却被文抄公盯上了,有个东北的作者从《金刚钻报》上抄下来,署上自己的名字,发给当地报纸,竟然还刊登了。这位正抄得得意时,不想…[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明扬1939年夏天,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莫莱尔提交了一份供希特勒和纳粹党高层传阅的“医学计划”——《毁灭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乍一看,这份计划还挺有些现代精神,高举“安乐死”大旗,比荷兰这些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不知道领先到哪里去了。但此安乐非彼安乐,被安乐死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檀安土桃山时代的日本社会对礼仪规矩的要求十分严格,战国名将织田信长少年时却从不循规蹈矩,也不爱学习。他经常不梳头发,也不洗脸,衣衫不整地在織田家的领地尾张国到处找人打架,或者穿着女子的衣服去神社祭典上跳舞。织田信长的行为常常把他的父母气得七窍生烟,尾张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老蔡的菜园子北宋史学家孔平仲的《孔氏谈苑》中载,宋朝官员致仕后,福利待遇比历代都优厚,因此北宋的集贤殿校理丁讽病退后,国家照样按时发给他银子,还管养老。丁家是大族,丁讽的老爸当过副相,家境殷实,按说这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可丁讽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他晚年患上…[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