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煤二代”荷默·哈德雷·希坎姆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产煤小镇煤林,这里的孩子一出生基本上就被预设好了人生轨迹——当煤矿工人,只有少数拿到橄榄球奖学金的学生能出去读大学。荷默瘦小的身板在橄榄球比赛中一直是个笑话,连他的父亲也不看好他。哥哥拿到了橄榄球…[浏览全文][赞一下]
庄秋水1907年6月14日,上海《申报》披露了一则消息,约两个月前,江苏沭阳一位名叫胡仿兰的女子因为放足和嗜好读书,被公婆逼杀。胡仿兰18岁嫁到徐家,生有一子二女,因喜欢翻阅新报刊和西洋物理、历史等教科书招致公婆不满。她还于1905年放足,而且声言不会给女…[浏览全文][赞一下]
逢初清宫戏中常有皇上赏某大臣穿黄马褂的桥段,这是一种无上荣耀。可是,清代皇帝中,独独光绪不爱赏黄马褂而爱赏勋章。只是,勋章在当时有个更别致的名字——“宝星”。清末,国际交往增多,外国大使、考察官员、游历要员等要表达其母国首脑的敬意,往往向中国皇帝进献勋章。…[浏览全文][赞一下]
许述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11月21日,日军攻占旅顺。随即,一场持续四天三夜,亡魂达两万多人的大屠杀让整个旅顺城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然而,如此足以震惊世人的虐杀并没有让世界为之震惊。原来,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法国的路透社两家世界级的新…[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鸣康乾时代号称盛世,虽没出过什么名臣,却有不少清官。以往的清官,一般是以公正廉明著称,但康乾时代的清官,最主要的表现却是苦行僧范儿、寒酸味儿。被康熙誉为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身为一方大员,每日糙米青菜,一年到头都不见个肉星儿。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赵申乔,…[浏览全文][赞一下]
都说大师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就连孔子也会有轰动一时的绯闻,鲁迅也会有调皮的时刻,所不同的是,这两位大师都是以其另类而出名。只是不知道,他们对这样的出名有何感想?数学大师玩残酷SMElab公元前500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所有数都能通过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拾遗鲁迅在我们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班上有个女生爱哭,一哭起来就眼泪鼻涕齐下…[浏览全文][赞一下]
踢踢張大千在年轻时就公开坦白:“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他在20岁那年跑去宁波当了100天和尚,就是因为摆脱不掉一个情字——初恋女友病亡令他看破红尘。不过知子莫若母,张母很快让张大千的哥哥去寺庙把这个情种“捉”了回去,并给他服下了一贴解开心结的良药——帮他找…[浏览全文][赞一下]
想當年,如果课文有这么短,我就不会因为背不出来被罚站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不能及徐公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完。小编吐槽: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潇洒哥世人每每提起楚怀王,想到的都是一个内惑于南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聩之主。然而,历史上的楚怀王并非如此不堪。战国时期,群雄并立,战争频发。秦国谋士张仪出使楚国,对楚怀王说,只要楚与齐国绝交,秦国甘愿以六百里肥沃土地相送。然而,楚与齐绝交后,秦国仅以六里…[浏览全文][赞一下]
天下无臣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创建武当派,发明太极拳,可谓一代宗师。可是张三丰并没有在正史中留下任何会功夫的痕迹。《明史·方伎传》中载:“张三丰……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有“张邋遢”的外号,看来时人对张三丰也不怎么崇敬。不过张三…[浏览全文][赞一下]
青青柳岸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文人士大夫崇尚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羁,在服饰上就表现为袒胸露怀。女子深衣的下摆要接…[浏览全文][赞一下]
深受魏文帝宠爱的宫女薛夜来刚进入魏王后宫时,有天晚上去见魏文帝,魏文帝正在灯下看书,书桌前面放了一张透明的水晶屏风。薛夜来进来的时候,竟然一下子撞在屏风上,脸颊上红肿了一片,就好像将要散尽的红霞。歪打正着,宫女们发现薛夜来的脸颊上殷红一片非常好看,就用胭脂…[浏览全文][赞一下]
魏晋时期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男性成为审美的主要对象。在那个时代,就算一个男人既没才也没势,只要人长得帅,就可以凭脸蛋吃饭。作为一个崇尚男色的时代,魏晋时期还有专门的帅哥录:《世说新语——容止》。这个小册子所载的魏晋文人名士,譬如夏侯玄、嵇康、王衍、潘岳等…[浏览全文][赞一下]
老田语文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为贯彻以孝治天下的方针,两晋统治者有不少动作。晋孝武帝曾经亲自为臣子们讲《孝经》,助教全是最重要的大臣。孝既是朝廷倡导的道德规范,不孝当然成了严重的罪行。因此,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给他扣一顶“不孝”的大帽子。魏时孔融…[浏览全文][赞一下]
公元300年,权倾朝野的西晋皇后贾南风被废,其姻亲益州(四川一带古地名)刺史赵廞(xīn)担心自己会被连坐,一直惴惴不安。此时,他忽然接到将他调往洛阳的调令,便认为这纸调令是个阴谋,自己假如去洛阳,会被当作贾南风的党羽杀掉。赵廒不愿引颈就戮,那么就只有反叛…[浏览全文][赞一下]
指尖上的历史魏晋的皇位皆从巧取豪夺而來,因此不敢提倡忠,只能以孝治天下。可是虚伪的道德难以掩人耳目,魏晋名士的心灵备受压抑,于是穿宽袍大袖解放躯体。他们崇尚虚无,在意皮囊之美,这才有了“魏晋风度”。公元311年,西晋都城洛阳和西北重镇长安先后被匈奴军队攻占…[浏览全文][赞一下]
忽悠技高出猛将后周太祖郭威起兵叛乱时,面对黄河天險,把下属找来喝酒谈事,等喝得差不多了,监军王峻表示愿意去啃这块硬骨头。郭威刺激他说:“你虽然很猛,但是如果……你就不行了。”王峻是个暴脾气,最不喜欢人家说他不行。一听郭威说他杀不过黄河,气得将酒一口灌下,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钟发喜辛亥革命领袖人物中,宋教仁最具政治家操守和人格魅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始终坚守政治立场,不为权位动摇。拒受四品京堂1908年,日本蓄意挑起“间岛”(实指我国延吉四县,日本人称为间岛,以韩民越界垦殖为由,谓此地当属韩,并以保护韩民为借口,派陆军占领该…[浏览全文][赞一下]
潘剑冰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党内素有“文胆”之称,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为了反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向四国银行团借款,于1912年5月20日在上海《民权报》上发表短论《杀》:“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专权,杀!”全文只有…[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