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1000年前,宋朝人已经跟我们一样在谈论十二星座的运程了,只不过那时不叫十二星座,叫“十二星宫”。今天的人特别爱黑处女座,宋人则爱黑摩羯座。苏东坡学问庞杂,对十二星座也是颇有研究。他曾不止一次感慨:“我与韩愈都是摩羯座,同病相怜,命格不好,注定一生多谤…[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炜周恩来虽工作繁忙,却不忘关心身边人的终身大事,他曾多次成人之美,促成好几段姻缘。第一对儿夫妇是他的部下熊瑾玎和朱端绶。熊瑾玎在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命与比他小22岁的朱端绶同往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在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的安排下,两人假…[浏览全文][赞一下]
小编在百家讲坛杂志微博中发了一组插画,吐槽高中历史课本中的秦始皇、光武帝、唐玄宗原来是同一个人,不少网友深表赞同(还未看到的同学们赶紧关注微博哈)。是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长胡须……不知从何时起,这些成了皇帝的标配,也反映出了插画作者想象力之匮乏。但…[浏览全文][赞一下]
红楼顽石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然而,拥有如此盛名和成就的他却曾经深陷赌博之中,难以自拔。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安娜结为夫妻,这一年的四月,他们二人出国旅行,到达的第一站是德国的德累斯顿。当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郭晔旻“阿萨辛派”(即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提到的依斯美良派)本是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因派别主张不同,被视为异端。其创始人便于1090年率领信众从突厥人手中夺取阿剌模忒堡(位于今伊朗北部),并以此为大本营,建立起一个宗教王国,他们的首领有“山中老人”的称号…[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达明1859年,挪威著名作家克努特-汉姆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从未受过正规教育,15岁时便在一家鞋店当学徒,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岁时,他发表了诗歌处女作,但未引起文坛的注意。1890年,汉姆生发表了小说《饥饿》,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许陈静李鸿章签订完《马关条约》从日本回到北京不久,光绪帝就召见了他。短暂寒暄后,光绪帝劈头盖脸地指责起了李鸿章,斥责他身为重臣却把台湾拱手相让,失民心,伤国体。李鸿章只能唯唯称罪。后来,他躲进借住的贤良寺闭门不出,门生故吏纷纷离他而去。李鸿章比常人高明的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青叶爱尔兰岛左临大西洋,右隔爱尔兰海和英格兰相望。岛上的居民原是凯尔特人的原始住民,因为地理原因,文明保持着未开化的程度,就像是世界的边陲之地。当整个西欧受到古罗马的入侵时,唯独爱尔兰幸免,因此,罗马的文明之光并没有照射到爱尔兰岛上。在亨利二世(英国金雀花…[浏览全文][赞一下]
陶短房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出身寒微,凭借军功和特殊的时代机遇在东晋末年异军突起,并最终迫使东晋皇帝“禅让”帝位,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或许一方面由于出身关系,对民间疾苦了解更多、更深入;另一方面冷眼旁观,对东晋吏治之腐朽、贪腐之误国,有较清醒的认识,即位后的刘裕…[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鸣秦统一之后,丞相李斯推动秦始皇焚书坑儒。人们通常认为在这两个政策中,坑儒最为惨烈,因此最应为后世诟病。实际上,相对于坑儒,焚书的危害要大得多。当年焚书,针对的是两类书:一、史书,除了秦国史之外,全烧;二、诗书百家语,不仅烧,而且今后不许人提及。谈及历史…[浏览全文][赞一下]
雪珥晚清重臣盛宣怀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起,就一直是中国铁路这个舞台上的名角儿。但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他被赶到了上海,以邮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对外谈判商约。直到1911年1月,他才又重新坐上了邮传部部长这个早该属于他的位子。当时各省铁路建设十分不给力,“铁…[浏览全文][赞一下]
廖保平到了唐代,武侠类文言小说的创作繁盛一时,其内容除了许多男性行侠仗义外,很多主角是女性,如裴铡的《昆仑奴》《聂隐娘》、袁郊的《红线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代传奇。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唐人尚武”。李氏贵族集团久居关陇,近于羌胡,有崇尚…[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达明刘文典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他虽是个文弱书生,在民族危难面前,却表现出了不卑不亢的硬骨气。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刘文典因家庭拖累未能及时撤离,暂时蛰伏下来。随着北京日伪政权的建立,一些沉渣也随之泛起,刘文典的四弟刘蕴六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泓景说起中国古代的刺客,不得不提春秋战国时期的豫让,他被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在常人眼中,既然能名列四大刺客,身手一定不俗。不过,豫让的身手和成绩实在不怎么样。豫让姓姬,是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他先为范氏做事,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但都未受到重用。在豫…[浏览全文][赞一下]
覃仕勇说到张作霖的出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此人早年当土匪,在土匪窝里坐大,后来接受了清政府的招安,走上军阀之路。连张作霖的亲家、直系领袖曹锟都骂张作霖是土匪出身。曹锟在联合奉军攻打皖军得胜后,因为张作霖拿走了两盏空军探照灯,他就挥动马鞭子气呼呼地说:“张…[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正言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他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唐瑾河南项城的袁家有兄弟六人,其中袁世凯是第四子。袁家老大袁世昌一生没做过官,一直在项城老家各农兼经商,算得上家境殷实。袁世凯在朝鲜任总理交涉通商大臣时,袁世昌曾前往汉城(今首尔)探亲。说是探亲,实际上是想谋个差事。袁世凯知道袁世昌没有当官的本领,勉强做官…[浏览全文][赞一下]
彭广军按说,汪精卫作为日寇侵略中国的代言人,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不错,其实也不尽然——不管是狐假虎威,还是狼狈为奸,两种性情贪婪的动物搞在一块儿,矛盾一定不会少。实际上,汪精卫和他的日本主子之间表面和气,内心相互提防。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贴上标签当警钟宦官们的日子在乾隆朝特别不好过。乾隆即位后大力整顿冒头的宦官们,将雍正时期几个比较猖狂的宦官全部处死,并以秦、赵、高三字作为宦官的姓氏。三字组合就是秦赵高,乾隆以此来警惕自己随时防范宦官乱国的情况。要正人,先正己公元626年,有官员向唐太宗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游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名士方尔谦经老乡举荐到天津《津报》工作,主撰社论。他经常妙语连珠,颇为时人垂青。后来,方尔谦被袁世凯聘为家庭教师。这年,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16岁,玩世不恭,已经气走几个老师。袁克文一见方尔谦就问:“请问先生是不是也用四书五经…[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