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元朝统治者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百姓,把人按不同的行业分成若干专业户,如民户、军户、匠户、医户、儒户等等,其中有一项特殊的人户,叫做“站户”。顾名思义,“站户”是和驿站有密切关系的户头。元代驿站繁多,所需费用也很浩大,元代统治者便把这些负担转嫁给百姓,让一些…[浏览全文][赞一下]
纳兰秋翻开史册细细数来,到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老百姓的嘴里也动辄就是他们的事迹。他们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人们解读历史的一面镜子。镜子里充满了斑斑的血泪,非正常死亡的阴影充斥着整个画面。这样一些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怎么会无一幸免地成为政治权谋的祭…[浏览全文][赞一下]
余竞跃说来也怪,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训哲言竟是劝人死的。他们认为生的意义极其平凡,而只有死才是轰轰烈烈、伟乎壮哉的千秋功业。比如孔、孟,一个劝人“成仁”,一个劝人“取义”。何谓“成仁”?就是去死;“取义”呢?就是从容就义,就是踏黄泉路、过鬼门…[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开林话说春秋时期的某个冬夜,鲁国第二号君子柳下惠(第一号君子是孔丘)在城门附近遇见一位冻僵了的少女,他油然生出恻隐之心、怜悯之情。那年月柳下惠可叫不到红十字救护车,也没有110报警电话可打,于是他赶紧脱下大衣给这位业已昏迷的女子裹上。眼见少女牙关紧锁,气…[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鸣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买卖游戏的南齐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浏览全文][赞一下]
盛道文闺情入诗,别写他意,最早可能要算是屈原的《离骚》。在《离骚》一诗中,屈原以美人来喻指心目中的楚怀王,以“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来比喻君臣失和。所以,《离骚》一诗可能是开闺情人诗之先河了。把这类诗写得成熟而纯粹的,恐怕要算是唐代大历、长庆间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亮现今在社交生活中,名片已成为不可缺少之物了。可是你知道名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怎样演变的吗?名片至少在秦末汉初就已出现了。《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沛县(今江苏沛县)当亭长时,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到吕公家去贺喜,因为没有带钱而不得上堂入座,便假装“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脂砚斋生翻开厚厚的《宋史》,关于李之仪的记载只有寥寥四行。区区百字怎能道尽平生?好在之仪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诗词书信,从中也可窥得一些前尘往事。元祜八年(1093年),苏轼赴定州(今河北定州)任太守,朝中愿意辅佐的人极多,但大都不敢明言。后苏轼向朝廷奏明愿意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暮贺铸在北宋词人里,堪称是一个异类。他与苏轼交游甚好,政治上也倾向于保守,但却不入苏门;他和晏裁道一样,都是出身贵族,家道中落。他的词风分为两类:一类婉约,颇似小晏——但是他在为人处事上不似小晏孤高自许,沉溺于自我;一类豪放,独树一帜。贺铸出身皇后家族,…[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帆《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而“胡夷里巷之曲”唱诗易唱也好听,字中可加“和声”或在句中插入“泛声”。唐朝中期以后,名人文士狎妓时,开始为她们…[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鹏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因其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浏览全文][赞一下]
费墙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最后一次北伐,却命殒五丈原,后人在此修庙来纪念他。未登五丈原,先过高店镇,因为魏延曾经在此扎营,所以此镇又名“魏延镇”。魏延是蜀汉名将,他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他为蜀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侯海阳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愤然辞去彭泽(今江西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山林。在隐居期间,他是不是一直怀有“悠然见南山。”般的闲淡怡适的心境呢?联系他的身世,再品味一下他的诗作,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陶渊明生在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浏览全文][赞一下]
鞠峰知道了下述事实,也许有人会失望:用鲜血书写英勇和忠贞的文天祥的两个弟弟,一个降了元,另一个则逃避现实、退隐不仕。哥哥那么忠烈,弟弟却做出了“有损”其英名的“丑事”。文天祥有三个弟弟:文壁、文霆、文璋。其中文霆早卒;文壁小文天祥一岁,1278年冬天元军猛…[浏览全文][赞一下]
胡觉照诸葛亮姓氏蜀汉后主曾经说过:“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说,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礼仪活动,军、政、财、文大事统统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办。这里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谁?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然是指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怎么姓葛?他的复姓作何解释?…[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国利《水浒传》是一本关于男人的书,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只有三名女将。虽然多数好汉不近女色,可每个人又偏偏跟女人有扯不断的瓜葛,几乎绝大多数好汉的故事皆从女人开始:鲁达因替歌厅的金小姐打抱不平失手打死肉店老板;武松因不满大哥情变而怒杀嫂子和她的大款情夫;宋公明…[浏览全文][赞一下]
肖定沛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经过40余年大小千百次战争,中国被一分为三。曹操“少机敏,有权术,任侠”,20岁时任洛阳北部都尉等要职,祖上三代均为高级干部,其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家资豪富,加上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天时之利。孙权虽是在“福窝窝”里长大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慕容骁拱手一礼,开篇唱个肥喏:小抄传世上千年,古墨微雕技胜仙。如今高考还作弊,笑叹人心性未迁!本集掏史,趁着高考来临,热掏一下作弊现象。旨在让大伙儿瞧瞧,如今后生们的手段其实很拙劣,几百年前先人早都用过。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萌芽于汉朝的察举,汉文帝就曾…[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杰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意思是说某件事情无论你规划得多么十拿九稳,多么铁板钉钉,只要犄角旮旯里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考虑不到,那就有可能阴沟里翻船,一败涂地。那么什么算得上是细节呢?我想,和事件有所关联的小人物肯定是其中之一。小人物不同于小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悔桑榆说到浮夸,一般人只认为是那些为了向上爬而不择手段的庸官俗吏的把戏,却不知有些皇帝也热衷于此道。以荒淫著称的隋炀帝杨广即是一位善搞浮夸的皇帝。杨广早年曾随他老爸杨坚南征北战,《隋书》称他“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也许正因为如此,登上…[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