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8672
    2023-11-09
  • 刘之懿在第11期中,董存亮先生谈了蒯通的遗憾。的确,壮志未酬的他很有遗憾的理由。不过和没采纳他建议的韩信一比,他可谓幸运多了。韩信被萧丞相骗到长乐钟室后即被吕后下令杀死,株连三族。这位军神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715
    2023-11-09
  • 王开林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极其讲求诚信,有时甚至讲过了头,讲到了玩命的地步。《庄子·盗跖》篇中有一位尾生,重情重义,女朋友明明已经爽约,他却在桥下第九根桥柱旁苦苦守候,迟迟不肯离开。当日,不巧下了场瓢泼大雨,一时间河水暴涨,同在桥下谈情说爱的少男少女们见势…[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736
    2023-11-09
  • 康震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故去,剩下李清照孤身一人漂泊在世间。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金石文物,李清照该如何处置?面对时局动荡的岁月,一位年届天命的孤独女人该怎样生活?赵明诚故去之时,李清照46岁。有两个很严酷的现实摆在了她的面前:一是其自身…[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753
    2023-11-09
  • 王濮为纪念“卢沟桥事变”70周年而特别拍摄的电视剧《大刀》近期在全国热播,受到观众的大力追捧。这不仅是一则关于中国大刀的精彩传奇,也是北平耍刀艺人郑成龙一家保卫家园和女人的悲壮故事,更是一曲中国军民上上下下团结抗日的慷慨悲歌。历史果真如此吗?抗日战争时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789
    2023-11-09
  • 吴思张集馨(1800~1878),江苏仪征人,清道光年间中进士,入翰林,历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和布政使。他自编了一本年谱《道咸宦海见闻录》,书中记载,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年底,山西官场出现危机:介休一位姓林的县令向省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告发一连串高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51
    2023-11-09
  • 杨威西汉孝惠帝元年(前194年)曾发生过一件惨不忍睹的事:汉高祖刘邦死后不到一年,尸骨未寒之时,太后吕雉即对贵妃戚姬下了毒手,砍断其双手双脚,挖去眼珠,熏聋双耳,灌下哑药,最后把她扔在厕所里,并给她起了个专用名字——“人彘”!戚姬,何许人也?和吕后又有什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51
    2023-11-09
  • 如果石絮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首传颂千古的《石灰吟》出自有明一代铁骨铮铮的名臣于谦之手。可是这位“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民族英雄,虽将青白留在了人间,却不经意间成为皇权争斗的牺牲品,这究竟是因于谦个人性格弱点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36
    2023-11-09
  • 一、东征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曹丕“受禅”称帝,代汉建魏。曹丕此事做得仓促,宣传工作很不到位。金城太守苏则在任上听到的消息居然是汉献帝驾崩了,为此还发了一回国丧。后来知道不是驾崩,而是“禅位”,苏则悔恨不已。有一次,曹丕恨恨地说:“我受禅即位,天下却有人为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955
    2023-11-09
  • 李延军上期回放在长期的对外军事斗争中,睿智的武灵王敏锐地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这种被动挨打的窘迫局面,北拓疆土,挺立中原,必须学习和引进三胡的骑兵作战方式,才是有效增强赵国军事实力的最佳途径。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年),在满朝王公贵族一片冷嘲热讽的唏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25
    2023-11-09
  • 上期回放即位之初,乾隆发誓不犯父亲苛刻残忍的错误,对官僚集团采用两手政策:既“结之以义”,“待之以礼”,又认真观察官员们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绝不放过。但地方官员腐败案不断发生,军队的腐败更令乾隆不寒而粟,各种因素助使乾隆对自己的“宽大之政”进行深刻的反思…[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90
    2023-11-09
  • 张宏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光绪皇帝雷厉风行,下达了一道又一道充斥着“决一死战”、“迎头痛击”等雄性词汇的作战方略。然而,战争过程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及至9月平壤之战,朝廷寄予厚望的李鸿章嫡系精兵又一次全面溃败,不到半个月,清军全部被赶过鸭绿江,日本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19
    2023-11-09
  • 每当读到古人所描绘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总是心生向往。古代有这般的美景,那他们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呢?“环境保护”一词虽起源于近代,但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人们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夏朝时有“禹之禁”,类似于现在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禹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19
    2023-11-09
  • 佚名汉代的书面遗嘱叫“遗令”,也叫“先令书”。《户律》云:“民欲先令相分田宅、奴婢、财物,乡部啬夫身听其令,皆叁半券书之,辄上如户籍。有争者。以券书从事;母券书,勿听。所分田宅,不为户,得有之,至八月书户。留难先令,弗为券书,罚金一两。”券书在汉代的继承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06
    2023-11-09
  • 郑胜玲谁在深山更深处?自然是隐士了。说起中国的隐士,似乎陶渊明当排第一,就像元曲里说的:“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就连一向看不起隐士的鲁迅先生也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但我却不以为然。陶翁20多岁时开始出仕,之后时仕时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59
    2023-11-09
  • 张秋子《史记·孟尝君列传》中,齐国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孟尝君有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就装成狗钻入秦营内库,偷了件银狐皮袍赠与昭王宠妃,贿赂她给孟尝君说情一另一个门客则装鸡叫引众鸡齐鸣,把城门骗得大开,孟尝君就这样潇洒地出了关。虽然后来的王安石说了句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791
    2023-11-09
  • 苏曼姝她,是一枝没有任何粉饰的花。就算那一袭淡白,也不属于她的。她只是路边一束最不显眼的花,谈不上什么颜色,只低低地开在尘埃里。你静静地走过,完全没有留心到她的存在。等你走过它,走远了,才记起刚才似乎闻到一抹若有若无的幽香。于是回首,却发现,分辨不清刚才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41
    2023-11-09
  • 脂砚斋生那一年,你还是豆蔻年华,无忧无虑。罗衣轻飚,你像燕子般在秋千上轻盈地荡来荡去,如花的笑容溢满了你精致的脸。你转头,一瞥,发现了生命中的那个他,青衫磊落,徐徐而来。你不见旁边的花坠得满地,那男子成了你的初见,便不觉了落蕊有声。日暮时分,你驾着兰舟,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43
    2023-11-09
  • 王又锋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几千年中,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康乾时期的“文字狱”,更有多次改朝换代兵荒马乱的战火连绵,但中国文化为何能一脉相承、绵延不绝?一句话,因为它根植在民间。到过全国几十个大小城市,总能在城市公园的某个角落,听见一些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90
    2023-11-09
  • 李晓亮韩国学者都在书计划发表一篇论文,他认为韩国神话对中国神话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神话传说多源自韩国。这一宏论立即引来骂声一片,批评他“抢夺中国文化”已算德行深厚、嘴下留情了,因为更多的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一些谩骂式的网民跟帖已无视对方观点的正误,自己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841
    2023-11-09
  • 张志君“内外各处,男女异群,不窥壁外,不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互不通名。”这段出自《论语》上的话可以一言概括之,那就是孟子提出的“男女授受不亲”。不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差不多都把纸上写的当成了实际上已经存在的。于足,在不知不觉之间陷入了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