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殖民拓张,遭到了林凤军团的迎头痛击,面对得到举国支持的西班牙人,孤独的林凤军团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在这大航海和殖民地拓张的跑马圈地竞赛中,凭借数百年来所积累的航海技术、海商网络及毫不遜色的军事能力,中国人本可以超越、或至少同步于西欧的海洋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林道乾武装力量是第一支挺进东南亚并落地生根的华人团体。但在大明王朝的主导下,中国、暹罗、柬埔寨、澳门葡萄牙人共同组成“国际联军”,目标就是林道乾。张居正提出,林道乾这样的人才,朝廷其实应该重用。但可惜的是,这个国家“举世颠倒,故使豪杰抱不平之恨,英雄怀罔措…[浏览全文][赞一下]
明代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堪称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参与、襄理、成就其事者功不可没。策划者姚广孝大量史学资料证实:福州府长乐县太平港是郑和船队的开洋起点与驻泊地,至少其船队每次均在这里停泊,停留时间前后累计两年多。探究真正原因,是“大明第一奇人”、荣国公姚广…[浏览全文][赞一下]
“(15世纪时)中国在整个印度洋上伸展了政治空间和影响力。当时世界的一半已经在中国的掌握之中,加上一支无敌的海军,如果中国想要的话,另外一半并不难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欧洲大冒险、大扩张时代来临之前的一百年,中国有机会成为世界海洋强国。但中国没有。”海盗、…[浏览全文][赞一下]
2020年10月24日,“吴仕民《佛印禅师》作品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吴仕民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潜心研究,以非凡的毅力与文化精神坚持写作,2010年至…[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们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割让香港,成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但是少为人知的是,早在明朝时期,就曾有葡萄牙殖民者强占香港的屯门地区,在此建立殖民统治足足有7年时间之久。最终,明军打败了葡萄牙侵略者,赢得了中国抵抗近代西方国家侵略的第一次辉煌胜利…[浏览全文][赞一下]
雪珥清朝的海盗总是比官军更敢于亮剑。为了争夺利益攸关的护航生意,前中国海盗与前葡萄牙海盗在宁波展开了血腥大战,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令洋人们刮目相看……在1857年的宁波所爆发的海战,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中葡海盗大决战。布兴有的部队作战相当勇敢,在与太平军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佚名鸦片战争时,英国海军曾对中国海盗进行扫荡。1842年12月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厦门会见闽浙总督,被告知辨识海盗的困难性,于是转告海军若无证据显示其为海盗或未接获命令,就勿干预海盗之事。后来,英国军舰在闽江攻击海盗时杀伤了一般民众,引起清朝不满,因此1845…[浏览全文][赞一下]
列强们的坚船利炮,能够征服庙堂之上的大清政府,却难以征服江湖之远的海盗。通商口岸的增加,反而在客观上为海盗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出于各种考虑,英国方面曾向大清保证,英国军舰将不会主动干预任何中国船只,这等于是公开宣布英国海军与中国海盗“井水不犯河水”。英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汤龙郭旭面对英国舰船在中国的水域内横冲直闯,郑一嫂还在1809年痛击了广州内河的英国船只,俘获一艘英舰,斩杀数十英国士兵,令英军震惊。招安后,张保仔封三品官,后升从二品,调福建闽安、彭湖等地任副将,郑一嫂授诰命夫人。出身海盗世家这名如今还为许多老广州人所熟…[浏览全文][赞一下]
雪珥陈仲金大清海盗在越南找到了广阔的舞台,成为越南西山政权的海军。在西山政权的豢养下,大清海盗从追求温饱、好逸恶劳的普通盗匪,升格为有着强大战斗力的政治武装团体。安南内战,西山政权与南越政权的海战中,到处都有中国海盗的身影。整整七年间,双方在季风的风向决定…[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成功曾经向隆武皇帝建议的“通洋裕国”,在他自己手上充分加以发挥。“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郑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这支海军是郑成功能在清军的凌厉攻势面前巍然不倒的保障。收复台湾前,郑成功说:“澎湖岛离漳州诸多不远,…[浏览全文][赞一下]
瓦氏夫人率俍兵抗倭,驰骋千里,历时半载,时虽不长,但战功卓著,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出身的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瓦氏夫人双剑杀敌,神如闪电,锐不可当,倭寇闻风丧胆。明朝中期,出过一位抗击倭寇的壮族女英雄,她姓岑名花(1496-1555年),是归顺州(今广西靖西…[浏览全文][赞一下]
这是中华民族海权史上空前绝后的一页。在国家公权力的支持下,海盗郑芝龙成为大明帝国伸向海洋的强健臂膀。他的军队超过20万人,不仅有中国人,而且还有日本、朝鲜人乃至非洲人。他的船队规模超过3000艘,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上力量,台湾海峡完全成为郑芝龙的内海…[浏览全文][赞一下]
明朝嘉靖年间,困扰明朝百余年的老大难问题“南倭北虏”再度爆发激化。北方的鞑靼骑兵屡次南下侵扰中原,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海盗团伙也日益猖獗。嘉靖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调用名将俞大猷、戚继光等人才算稳住局面,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海盗问题渐渐平息。在与戚继光交过手的海盗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俞大猷是明代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有“俞龙戚虎”的称呼。正如戚继光的部队被称为“戚家军”,俞大猷的部队也有“俞家军”的美誉。不过,“俞家军”与“戚家军”有很大不同。“戚家军”基本上是戚继光训练出来的一支新军,私家军的色彩浓厚。俞大猷早年的官运起起落落,尽管久…[浏览全文][赞一下]
戚继光,这位在冷兵器时代曾创造了奇迹的灭倭战神,有一外号叫“戚老虎”。但在普通百姓那里,他还有一外号,叫“戚我爷”,因为他替百姓剿灭了倭寇,带来了一方安宁,所以百姓们将其视作再生父母。“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出生于山东济宁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直不断地向政府表示只有开放海禁,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乱源。耐人寻味的是,王直最后被处决的罪名并非海盗,而是叛国。显然,真正令朝廷担忧、并且非杀之而后安的,并非是王直的武装走私行为,而是他居然敢在海外称王建制。王直死后,海上武装集团失去了控制,四出攻击,东南沿…[浏览全文][赞一下]
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人经过数百年的拓殖,已经将直达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亚,变成了中华大陆刺向大洋深处的一柄尖刀,横跨太平洋,伸入印度洋。而彼时,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尚未开始。郑和下西洋,虽然是航海技术层面的伟大之举,却断送了锐气勃勃的海外华人社区,令数百年来和平、…[浏览全文][赞一下]
早在公元纪年开始,中国的商人和帆船便已经往来于东亚沿海,而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往来记录,殊为可观。公元7世纪时,经由中国南部沿海的广州,到苏门答腊、马来西亚的香料港,再到锡兰和印度,最后到达波斯湾的锡拉弗和阿曼,还存在着一条海上“瓷…[浏览全文][赞一下]